江蘇鎮江市日前舉辦了2007年夏季人才交流暨畢業生就業雙選大會。 圖為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王珵 攝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累計實現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2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0%,勞動力市場能夠提供的崗位與求職人數之比從2002年的0.8左右上升到了0.98。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近日表示,這創下了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的同期最高水平。他提出,力爭全年新增1200萬城鎮就業人員這比年初預定目標高出300萬人。他說:“這是嚴峻的就業形勢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我們要盡可能多地創造就業崗位,也是我們認真分析形勢,認為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經濟增長是擴大就業基礎
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國新增城鎮就業人員62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7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56%;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4%。
經濟增長是擴大就業的基礎。據專家分析上半年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為城鎮新增就業工作完成年初預期目標的70%奠定了堅實基礎。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增長30.6%,為近年來最高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14.2%,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際增長13.3%,增幅之高為近年來所少有。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帶來就業增長0.107個百分點。
“城鎮登記失業率呈下降趨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指出,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改變了上世紀90年代后期出現的逐年走高勢頭,2006年比2005年下降了0.1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為4.1%,同比又下降了0.1個百分點。
“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帶動勞動力市場高位運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信息中心副主任翟燕立認為,勞動力供求變化與國民經濟高度相關,勞動力市場已成為中國宏觀經濟晴雨表之一。2003年至2006年,中國經濟連續4年兩位數加速增長,創下改革開放以來從未有過的高增長的上升周期。而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率更是創下了11.5%的新高,迅速拉動了勞動力市場的發展。
政府系列措施力促就業增長
上半年我國就業的快速增長,既受經濟快速增長的拉動,更是政府本著就業是民生之本的原則,制定的一系列以人為本、關注民生、促進就業政策措施綜合作用的結果。各級政府把促進就業當作大事來抓,堅持經濟發展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并作為經濟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目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行積極的產業、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促進就業政策;各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如各種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為勞動者提供政策法規咨詢,職業供求信息、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和職業培訓信息服務,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等,各地對農民工實施“春風行動”,對農民工提供免費就業服務,并對進城農民工實行職業介紹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對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這些都是就業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和積極成效的根本保證。
下半年,政府還將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就業,包括著力促進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加強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積極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做好復員退伍軍人的就業安置工作;做好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安置富余人員、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和建立失業預警機制等。
年度就業缺口仍有1200萬人
曾有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正走向勞動力短缺,2009年將成為從過剩向不足轉變的拐點。翟燕立則表示,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依然存在,城鎮新成長勞動力和大量失業人員需要安置,中國每年有1200萬就業缺口,勞動力供大于求依然是主要矛盾。盡管部分城市出現勞動力供不應求,但中國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沒有改變。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游鈞也認為,從長期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當前和未來20年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維持在65%以上的較高水平。從“十一五”這5年看,城鄉新成長勞動力年均達2000萬人,把離退休等退出勞動力市場情況考慮進來,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萬人,加上需要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和其他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達2400萬人。而在需求方面,按經濟增長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萬到900萬個就業崗位,加上補充自然減員,可安排就業1200萬人左右,年度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萬人左右。特別是農村富余勞動力還有1.2億以上。“所以我們判斷,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勞動力不會不夠用,還是供大于求。”
專家預測,未來15年內勞動力的供求總形勢是:就業壓力比預計的要大得多,勞動力供給比預計也要多得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隋明曉 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