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然,還要講一下我們環境保護產業的問題,剛才說我們現在面臨大量的問題,污染問題,還有水體污染問題,我們提出了很多的辦法,大氣十條,水十條,需要加大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環境產業要發展,環保戰略是什么,現在國家安檢把這個問題提得挺高的,具體說就是生態文明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十八大文件說,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五位一體,其實是從我們國內資源比較差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還有生態系統退化,這個現實出發,我們怎么通過市場機制,通過發展環境產業來改善我們的環境質量,這次應該說,五中全會通過的規劃建議有亮點,有新的提法:第一美麗中國提到前面來說,第二在國家的目標里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作為一個重要目標,第三,在管理體制上提出了一個新的說法叫省以下垂直管理,這個管理有一個好處,原來可能是同級管理,都是在書記、市長的領導下,大家聽指揮辦,改了以后可以改善地方保護,可以減少環保局去承擔發展任務,去招商引資,有一些弊端可以改變。當然改變這種管理體制,還要有一個轉型期、實驗期,畢竟,你那個人還是生活在那個地方,這就是從我們原來說做環境保護屬地管理這個角度考慮,還是需要逐步調整到一個新的狀態來。
怎么通過市場機制來發展,通過環保產業發展來改善環境質量,我們現在有了很多的變化。十一五是產業發展很快,我們能夠從市值來看他們翻了幾番,十二五規劃增長很快,有一些污染治理水治理的企業,它的產值也是增長挺快,未來,土地污染治理也會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需求,這些產業發展在環保產業規劃中怎么做,從現在1.6萬億到2020年節能減排會達到4.5萬億,現在也有人算了一下到十三五規劃的環保投資需求,這個數字是需求,真正是多少,可能不一樣,要把幾萬億的需求,也就是說他們的產值會存在一個承受系數,就是說我們未來有很多的東西在新常態下還是會得到廣泛發展。
為什么要發展產業,或者通過產業發展來建設生態文明,它的核心是用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來改變環境質量,這也是經濟學的本質,它的核心比如說通過第三方,會做的人做這個事情,也就是說專業化的分工,提高了市場效率,提高經濟效率。從一點上來說,黨中央、國務院在決策的時候,也更多地注重利用市場機制,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投入,使我們經濟發展效率更高,或者說付出的環境代價更少,這一點跟十八大以來的政策是非常吻合的。這是我們中央政策未來一個很重要的道路。
下面我想再講一下關于第三個話題,叫開放性金融體系。我再說一說“一帶一路”問題,五個發展理念里面一個很重要的理念是開放,對中國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回顧中國歷史,原來有一個叫做走向海洋,說我們是黃土地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是封閉的,我們原來主要依賴陸地,其實中國國土是960萬,還有三百多萬的沿海,也是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之所以提出“一帶一路”,它有一個很大的背景,我個人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以后,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情況,比如說我們在“一帶一路”下提出來,要加強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合作,它的內涵是什么?我們開國際研討會的時候有很多外國專家也問,“一帶一路”究竟是什么含義?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國際關系的人說我們有更大的開放胸懷,要放眼世界,我們要走出去,有的是從走出去角度看,說我們是走出去的。
當然實際上也是我們中方一個基本的看法,就是我們前一個階段國務院出一個關于減少產能過剩的問題,我們在媒體上經常宣傳的是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問題,實際上說的是我們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后,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進入中后期以后,比如說鋼鐵生產,它的產能是多大,十個億,現在國內賣鋼鐵是七個億,也就是說我們的產能是多的,如果真是這樣,70%的利用率還是好,實際上我們的利用率還不到70%,像發電也一樣,未來這種生產能力還需要那么多嗎?也就是說這些東西,它的能力是過剩的,怎么辦?看看我們周邊,像非洲東南亞沿海那些地方還是相對缺乏,他們需要發展,他們需要開發資源,他們需要開發電力,他們本身也缺乏這種技術,缺乏這種生產能力,再向中亞看看,有一個合作平臺,上合組織,我們現在跟中亞有了很多的聯系,我們東至沿海,西向中亞延伸。
其實再早看看,在漢代的時候,那個時候到羅馬都有絲綢,絲綢之路就是來自于絲綢,還有陶瓷出口,我們原來就有合作的基礎,看看國際貿易的取向,我們現在國民一系列裝備制造產能過剩怎么辦?另外我們很多地方還需要發展,也就是通過合作來雙贏,一方面用我們相對過剩的產能去幫助欠發達地區的發展,幫助他們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另外我們在能源供應、制造力水平上都是可以提高的,我們是雙贏、互動,也就是把需求跟能力結合起來。最后是中外沿線,當然這個沿線還是挺大的,一帶一路,能夠占國際人口的60%,產值也是占40%,這個量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說給我們未來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空間,如何發展,看看走出去的制造業,看看走出去談能源合作,我們也高興走出去,現在也有成功走出去的經驗,另外我們有一些制造能力,幫助“一帶一路”國家提高他們的制造力水平,這些東西為什么在國際上受到歡迎?發展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買最好的裝備買不起,怎么辦,先買差的,稍微價廉物美的,正好中國的產品符合這個條件,外國也愿意我們自己也愿意,這就是雙贏。如何在未來的發展中,一提高中國的產業質量,第二在國際合作中提升中國的影響力,第三通過“一帶一路”讓中國好的傳統理念傳統文化走出去,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我曾經專門寫過這個方面的文章,叫做“綠色合作,誠信為本”,誠信這個問題說起來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在網上也說過很多的辦法,把我們的眼光放長遠一些,西方國家在發展中都有這個問題,我們在原來價值體系、文化體系特別是在農業社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些東西,受到現在工業化的影響,如何把好的東西跟現代化的東西結合起來,大家都沒有成功經驗,現在都指著中國一些地方,說中國誠信缺乏是不太準確的,發展中都存在這個問題,過去的社會生產方式相對都存在一些問題,中央領導還有國務院都出臺一系列文件,通過制度來調整一些行為,來調整人們的價值觀、文化,還有一些消費理念,我想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通過媒體宣傳形成一個好的環境,對中國是非常必要的。
去年歐盟邀請我去講循環發展問題,我講中國,從理念到具體的產業產品,外國人聽了非常感興趣,他們對我們中國所做都懷著至少跟我說是懷著崇敬的心情,你們中國做得好,你們的規模大,你們管理得也到位,所以我們應該對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應該正視我們的問題,迎接挑戰,我覺得中國應該是一個美麗的中國,中國的生態文明時代很快會成為現實。這是我想主要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