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秀蘭 徐曉新 (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2016年1月15日
2000年,《聯合國千年宣言》確立了一個宏偉的以減貧為核心的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15年來,世界各國在實現全球千年發展目標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已經提前實現或基本實現了大部分千年發展目標。特別是在消除貧困和降低兒童死亡率等方面,中國為全球千年發展指標的實現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根據外交部的信息,在過去的15年時間里,中國不僅實現或基本實現13項千年發展指標,還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國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所取得的成績,首先得益于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經驗有:抓根本,把發展當作硬道理;講規劃,持續制定并實施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將落實千年發展目標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重落實,積極營造支持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發展事業。 聯合國將于9月通過2015年后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國已經正式宣布自己的立場,認為“2015年后發展議程”是“千年發展目標”的延續,并與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相一致。
中國在落實千年發展目標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中國經驗的總結以及與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分享,對2015年后全球可持續發展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有可借鑒之處。2015年2月9日,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志社主辦的求是網轉載了《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陳葉軍和張君榮采寫的《千年發展目標的中國貢獻》;這篇文章指出,全球減貧目標約80%由中國貢獻;總結和推廣中國經驗,積極倡導和參與國際發展合作,特別是南南合作(包括中非合作和中拉合作),可以使中國國際發展政策通過商談獲得在國際政策層面的話語合法性,擴大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從而影響全球發展議程。 中國發展研究領域的學者,開始深入研究探討中國的發展經驗。應該說,過去35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中國對國際發展在政策和實踐上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中國有很多發展的成功案例,世界上其他國家,無論是援助者還是受助者,都可以分享。其次,不斷強大的國力,使中國能夠加強其在發展合作中的參與力度。與此同時,世界也在關注著中國。
聯合國2015年后可持續發展目標框架設立了更多的目標和指標 ,因此如何有效的動員、協調和配置資源來有效落實2015年后可持續發展目標,是目前大家都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 。而中國經驗,特別是中國有效推進千年發展目標落實的經驗,也得到了全球的關注。2015年2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發表了題為《中國、千年發展目標和2015年后發展議程》的報告 ,報告探討了影響中國成功實現諸多目標的因素:快速經濟增長加上漸進式改革;一個積極主動、以發展為導向的政府;以及中國的社會和人口環境等。在關于政府角色的討論中,文章列舉了中國政府扮演的四個主要角色,它們分別為:國家目標的制定,使國家目標與千年發展目標相一致,積極調動國內資源,加大對基礎設施和社會項目的投入。這個報告提到了中國積極調動資源的問題,但是沒有更深入的討論。
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括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各種經濟社會組織、居于不同地區的千差萬別的政策受益者,以及規模巨大的政策執行者群體,如何建立起一個國家的發展政策體系,并使這一系統保持活力,使各主體發揮主動性、積極性,以便實現政策目標,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問題。從世界范圍看,一些國家在這方面成績顯著,一些國家則問題甚多。
發展中國家的能力是一個引人關注的問題。這是因為,這些國家雖然出臺了多種發展計劃和措施,實踐表明,諸般努力往往落空,結果事與愿違。這一現象使它們國家能力不足的問題凸顯。 對于發展中國家這一國家能力的困境,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師安德魯斯(Andrews)等人在最近的研究中進而明確將其稱之為“能力陷阱”。他們注意到,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改革和發展目標存在簡單照搬國外經驗的“同構模仿”問題,結果這些政策目標由于脫離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的實際而往往不能實現。安德魯斯在這里涉及了國家能力缺乏的兩個表現:一是所制訂的改革和發展藍圖存在簡單模仿、脫離國家實際的缺陷,二是沒有執行力,即這些改革和發展藍圖無法落實到千變萬化且差異巨大的社會中。他們稱這個現象為發展中國家的能力陷阱。
不過,中國是個例外。中國強國家能力最為世人矚目的是反貧困所取得的輝煌成績,被稱為可以載入人類史冊。中國何以避免墮入發展中國家的能力陷阱?其中有哪些經驗可以總結?本案例研究報告的重點是分析支持中國成功實現或提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的關鍵因素,如千年發展目標與中國發展規劃目標的整合機制、協調機制、社會動員機制、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獨特的口支援機制,以及再分配政策等。
本案例研究報告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和政策回顧,對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訪談,與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的會議記錄,政府和研究者發表的統計數據,以及各國際機構的工作論文和政策說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