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中國網《中國訪談》2017年全國“兩會”特別報道。“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發端于中國,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如何理解“一帶一路”倡議是以經濟合作為核心的跨領域戰略?我們特別采訪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院部委員張蘊嶺。
記者:張委員,您好!中國將于今年5月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您對此次論壇有怎樣的預期?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
張蘊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分別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今年5月份的會議也是落實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進一步凝聚共識,能夠推動實質性的合作項目發展。“一帶一路”從中國角度來說,是新時期的一個大的發展戰略,我們通過這樣一個大的平臺,能夠構建一個新的合作機制,推動我們的企業走出去,推動經濟結構的升級,推動全國更加均衡發展。“一帶一路”從方向上來說,地緣連接、海上連接,主要是往西部連接亞洲的中亞、西亞到歐洲,海上連接非洲。這樣正好切合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能夠幫助中國實現更均衡的發展。因為我們改革開放以后,主要發展最快的地方還是沿海地區。所以通過“一帶一路”,為什么能夠帶動西部發展,主要是打開了往外、走向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因為“一帶一路”中,最基本的就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公路、鐵路、各個網絡的連接,把我們的西部與外部世界連接起來。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把我們的沿海和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各個國家更緊密聯合起來,構建一個合作發展平臺。所以今年的會議,有幾十個國家的領導人來參加,就是要進一步凝聚共識。但是,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會上恐怕要提出來一大批的具體的合作項目。“一帶一路”經過準備以后,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經濟走廊的建設、產業園的建設等等。從地緣上來說,就是把中國從陸地到海洋再到把整個亞洲大陸、歐洲大陸、非洲大陸連接起來,構建一個更加緊密聯系的大的經濟發展區。這樣一個大的區,前景應該是非常光明的,潛力也是非常大的。因為這個地區占了世界絕大多數的人口,而且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所以中國借助這樣一個平臺,有更好的參與,也實現我們的經濟轉型。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一個大的發展中有兩點是必須要牢記的:
第一是這個地區非常大,非常復雜,各個國家的情況也不一樣,發展水平也不一樣,國內的情況差別也很大。所以要構建這樣區域性的聯絡網絡,鐵路、公路等大的網絡,不僅需要錢,更需要適合建設的環境。所以我提出來,要先易后難,從可行性出發。可行的先行,不能強推硬推。什么叫可行的先行呢?就是當地有認識,積極的支持,政府給與支持,有很強的需要,還要有參與的能力。如果沒有能力,那就變成中國一家去做了,這個也不行。而且在這樣一個大的地區,情況那么復雜,各種風險也要考慮到。在設計項目的時候,共同建設的時候,都要考慮到各種各樣的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第二是當地的投資的環境,法規的健全,保障等。還有一個就是要得到社會的支持,民眾能夠感覺到從這種發展建設中受益,支持發展。還有一點就是加強安全的合作。當然說,不能因為有風險就不去干,什么東西都有風險,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到任何一個地方去開拓,特別一個新的地方,都有風險。所以我們要克服這個困難,要有預案,要有很好的研究,要對當地有了解,要取得當地的支持和參與,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情。
第二個特別注意的挑戰就是不能太急,項目需要上,但是整個的“一帶一路”包括這么大的范圍,而且建設高速公路、鐵路等網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很長的時間,要一步一步來,做好規劃。這方面如果太急,把它當成一個幾年就見大成效,甚至有人說要建時間表,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整個把亞洲、非洲、歐洲連接起來,進行這種新型的發展合作,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要更重視發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