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日前“十三五”深化醫藥體制改革規劃已經發布。如何解讀這一份規劃,改革落實后會給大家帶來哪些實惠?對此我們在新年醫改論壇“十三五”醫改規劃座談會上采訪到了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教授。
王教授您好,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目前已經發布了,從規劃來看,“十三五”期間的醫改重點是什么?
王虎峰:
“十三五”醫改規劃明確了幾個重點任務,概括來講就是“5+1”。“5”的主要內容:一是建立分級診療制度,二是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三是醫療保障制度,四是藥品保障制度,五是綜合監管制度。
“1”是相關領域的改革,包括人才培養,包括非公醫療機構發展,還有包括信息化等等相關內容。
這個任務和過去的“十二五”相比有很明顯的變化。變化是整個改革呈現一個全面、持續、深化的局面,也就是整體改革升級了。
中國網:
和“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期間醫改的性質和特征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呢?
王虎峰:
我們要認識“十三五”醫改和“十二五”是有很大變化的,我們經過系統的對比分析覺得有幾個變化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這種改革由過去政府重視投入,轉向資源配置調整并重,政府不僅要承擔我們財政支持的責任,同時我們要著眼于醫療資源的配置。比如,我們做分級診療,我們做區域的衛生規劃,我們做區域的醫療中心,等等,像這一系列動作我們怎樣把資源配置好運用好,提高整體效率。
第二,我們由增量改革轉為存量改革。過去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很多居民沒有醫療保障,通過政府資助參保的方式讓他們盡快加入保障。那個時候,我們從無到有,過去沒有這項保險,沒有這項制度,我們建了,現在我們要做存量,存量是什么?比如,我們過去的公立醫療機構要進行改革,過去的藥品的生產、流通這種體制我們要改革,過去有的很多體制機制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深層次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我們開始轉向往這邊做,這標志著改革進入了攻堅期。
比如,我們對于過去的需方改革,重點考慮參保、重點提高居民的醫療消費能力和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轉向我們把供方和需方協同管理,具體是我們搞家庭醫生簽約,引導患者合理就醫,我們做醫療保險差別費率等等。這些目的是讓供方和需方,很多的需求,很多的服務要直接對接,一是提供便捷服務,二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我們在過去的試點基礎上,我們說公立醫院改革在“十二五”期間是探索的,到現在是全面推開,這表示我們整個改革的深化遞進。過去,是不是試點地區,是不是試點單位,如果是試點就應該按照試點做,如果不是試點可以看,你可以等一等。我們從2017年開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全面推開,所以,這意味著我們不是簡單的試點了,我們要全面推開。
過去在藥品保障領域,“十二五”期間做的基本醫療制度,現在我們從藥品的生產、流通、使用上下游綜合治理,這種改革的系統性就增強了,體現出了改革前后遞進以及改革的升級。還有一個我們整體來看,“十三五”醫改體現出來了體制型的改革和管理型的改革并重,并且以管理型改革為主,為什么這樣說呢?是因為管理型改革的重點是解決質量和效率,是解決從有到好。
中國網:
如何適應醫改的變化,有哪些政策建議呢?
王虎峰:
“十三五”醫改應該說為我們描繪了未來五年的改革藍圖,這個事情關系到我們整個醫改的這種進程,所以,我們研究了“十三五”醫改之后,適應這些改革的趨勢,我想應該有一些相應的措施或者是相應的動作使我們這種改革規劃能夠落到實處。
一是適應這種持續改革的要求,我們要尋找改革的動力,從哪里尋找?就是要研究把政府同社會組織、市場機制很好地連接起來,對接起來。因為過去我們這三個方面都有一些基礎,但是,怎么樣在政府部門之間,三醫聯動。但是在政府、社會和市場機制之間還有很多需要連接對接的地方,還有很多不協調、不協作的地方,我們要把它解決。這樣的話我們就有了源源不斷的改革動力,使我們改革能夠持續下去。
二是適應全面改革的要求,我們應該抓重點。過去我們找一些試點的地方做試點,找出試點經驗上升為政策,現在我們全面推開了,供應鏈改革也好,藥品生產、流通、使用全面推開,我們抓什么?我們重點抓工作落實的評價,政策效果的評價,關鍵抓落實環節,我覺得這個也是面臨我們工作的重點思路的調整。
三是深入改革的需求,需要我們抓緊研究考慮培養懂改革,會改革,善改革的人才隊伍。一個地方改革搞對好,除了很多主客觀條件之外,必不可少的就是真正懂改革、敢改革、愿改革的人才。所以我們想通過各種方式應該從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長期的、短期的培訓相結合,打造一批人才。但凡改革搞得好的地方,總有幾個改革的專家在那里做著這項工作,我們想這項工作從中長期來看也是很重要的。從理論角度分析,我們用組織變革理論分析,但凡改革做得好的都是驅動力的因素大于阻力因素,在驅動力因素當中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管理創新和人才,所以,我們這個應該提起高度重視。
再就是適應管理型為主的改革性質,我們重點抓研究、開發、管理、工具和政策工具,這是我們很多政策,比如說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薪酬管理、績效管理,它的技術含量比較高。這個政策原則是沒問題的,但是它具體到基層落實,還有一些技術瓶頸怎么辦,我們想要聯合起來,為基層改革提供利器,給它一個方便的管理工具。讓很難把握的事,很難操作的事能夠很方便地借助這些管理工具,政策工具能夠落到實處。
四是要適應這種資源調整配置的趨勢,我們把健康中國建設和健康產業發展作為改革的增量,我們醫改是通盤考慮,用增量帶動或者撬動改革的順利推動,所以,這是一盤大棋。
還有我們要強化醫改規劃的標桿作用,把醫改規劃作為改革的金標準。過去以往有這種情況,規劃規劃就是寫寫畫畫,墻上掛掛,規劃就是規劃,編制完了就可以放在一邊了,至于事怎么做另外考慮。現在我們說醫改規劃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把醫改規劃分年度、分層次、分部門去加以落實,把醫改規劃納入考核督察內容,使這項工作能夠扎扎實實落到實處,這樣我們的改革才很好的見成效。
中國網:
醫改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民心工程,“十三五”醫改規劃的落實將給群眾看病就醫 帶來哪些實惠,會有怎樣實質性的改變呢?
王虎峰:
我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十三五”醫改規劃19000多字,可以說很多地方都關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但是我相信很多居民也沒有辦法把19000字的規劃文本看得很清楚,看得很透徹,這都需要我們專家來做一些解讀。
我們想本身醫改就是一個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我們每一件事息息相關。如果說和患者居民最直接相關的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知道我們的規劃有多少含金量,對于老百姓來說有多少直接的益處。
比如說老百姓最關心看病的問題,就看病我們規劃里提了很多措施,其中包括我們要通過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特別是鼓勵引導三甲公立醫院優質資源下沉,通過醫聯體,通過遠程醫療,通過獨立的檢驗中心等等這些措施讓老百姓可以就近享受到優質資源。過去我們說到基層看病是有擔心的,擔心什么?擔心耽誤病情。如果我們有一個很好的這種醫聯體和遠程醫療,再加上我們幫扶,那我們基層這種醫療的能力水平和上下一體的服務能力就會有大幅提升。我說這些東西都是有一些現實的例子,比如有些地方,我們今天會議交流的有廈門和大連的,他們通過建立不同模式的分級診療和醫療聯盟組織,很好地解決了外地的遠程的患者的就醫問題,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對老百姓來說當然是利好。
第二,老百姓還關心報銷的事情,大家說報銷怎么辦?“十三五”醫改規劃明確提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特別是對異地居住、異地工作會優先解決,并且2017年要實現異地就醫的直接結算,這就解決了老百姓墊資跑腿的問題。作為一個異地就醫自己要去辦這些手續非常不便,但我們已經寫到規劃當中,明確了時間表,這是可以期待的。
還有大家最關心的個人的負擔的事情,我想個人負擔總的目標很清楚,這一次我們有很大的特點,過去我們說解決看病貴,就是通過參保給你做醫療費用的分擔,這次我們總得思路是一方面要穩中有升,穩步提高你的報銷比例。同時我們要控制醫療費用上漲,從供方開始,從醫療機構開始,通過種種措施,比如建立醫療機制的控費機制,費用調整機制,公示制度,要公開的,要給它排名的,以此刺激它控制費用。同時我們有一個總目標,什么總目標?就是“十二五”末,我們個人衛生費用支出占比29%多一點,我們到“十三五”末的目標是控制在28%左右,也就是說在物價、在醫療成本、人力成本等等各方面都在上升的情況下,我們的目標是“十三五”再降一個點多,這對我們患者和居民都是一個直接利好。
最后我特別強調,實際上我們這次的醫改規劃是把居民和患者作為醫改當中的很重要的一個力量,很重要的一個參與力量來考慮,所以這些工作一方面要讓群眾有獲得感,要提供公平的可及的服務。另一方面我們很多政策、很多措施也要靠群眾去參與,去支持,去配合還有去監督、去執行。畢竟看病的事情是每個人特別是我們很多朋友參與其中的,所以我們多了解一點醫改政策,我們也主動去配合相應醫改政策,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
我們之所以愿意研討愿意去說這些事情,什么時候大家都把醫改政策了解了,我們整體的制定、執行、落實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就提升了,反映在國家這是我們的現代治理能力整體提升了。所以,我們說過去我們有健康知識、健康素養測評,未來我想醫改知識也是老百姓應知應會的,因為他們涉及到我們個人自身的利益。所以,大家一起來共同來做事,順利地完成“十三五”醫改規劃的目標。
(責編:佟靜 主持:張若夢 后期/攝像: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