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多大學、很多實驗室不斷地產出世界一流的成果,不斷產出諾獎級的成果,就是因為從全世界把最優秀的年輕人牢牢吸引到自己身邊,還有就是有大師在指揮。我們國家要培養一流的人才,要請一些國際一流的大師。因為站在世界科學的頂點上,才能夠看清楚世界科學技術的前沿發展。
把自主權落實,內部管理公平公正,讓年輕人脫穎而出,能夠科教融合,我相信我們研究院所能夠做出來世界一流的成果,而且我也相信下一個十年我們會產生諾獎級的科研成果。
推動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在科技創新領域,未來還要有哪些發力點?在人才培養方面,又應如何推進?處于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在今后又能如何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對此,《閎議》節目專訪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樊建平。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您認為,未來的科技創新發展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建設?
樊建平: 我覺得我們國家的創新體系要發揮兩個作用,一個就是有為政府,一個就是有效市場。我們舉國體制特別在政府這一塊,目前應該說有政府資金支持的創新體系正在重塑,包括國家實驗室的新的建立,各個省里面的省實驗室,還有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重新設置,還有這些企業的研發機構,還有地方市里面的研究機構,這一塊我覺得加大了政府的投資力度,這幾年變化很快,這個要發揮好有為政府的作用。
第二就是創新的主體是企業,特別是高科技創新民營企業,如何發揮好民營的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比如說形成一些創新的高地、熱點,像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會成為集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創新高地。在市場方面金融也很重要,風險投資基金,各種類型的也要發展。這樣的話,一個是有為的政府,一個是有效的市場,而且這兩個能夠再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我們中國舉國體制的優勢和市場的優勢結合在一起。下一步應該把這兩塊都做好,發揮好,中國應該說在創新的道路上會走得比西方要快。
中國網: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近年來科研成果頗豐,您認為,在建設科技強國的道路上,科研機構和科研工作者應如何發揮自身所長,助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樊建平:目前國家研究機構,已經慢慢從過去只注重產業鏈的發展,現在也瞄向新的賽道,產生新的動能,像我們先進院搞的合成生物學、腦科學,這些實際跟世界基本是平的,而且我們也希望把它產業化。
在發展過程里面,我個人覺得,科研機構自主權要大一點,因為現在如果沒有太多的自主權,那么布局這些新方向,就沒多少權利,沒有自己的資金,等著申請國家項目。所以這個自主權對研究機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然,我覺得內部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讓科研人員公平競爭,可以讓人才脫穎而出。
科教融合非常重要,因為大學像個營盤,學生像流水一樣,他就是年輕的,大學的優勢是普通的研究所不可比擬的。但是大學在教育的時候又沒有像我們那樣有那么多的設備,我們還有一些資深的研究人員和項目,所以科教融合我覺得非常重要。人才在大學的優勢和我們科研機構在管理、設備、項目上的優勢結合在一起。
把自主權落實,內部管理公平公正,讓年輕人脫穎而出,能夠科教融合,我相信我們研究院所能夠做出來世界一流的成果,而且我也相信下一個十年我們會產生諾獎級的科研成果。
中國網: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樊建平:我們國家有個宏大的科技人才隊伍,但是實際上現在頂級的科學家很少。世界很多大學、很多實驗室不斷地產出世界一流的成果,不斷產出諾獎級的成果,就是因為從全世界把最優秀的年輕人牢牢吸引到自己身邊,還有就是有大師在指揮。所以這兩個要素,一個是大師,一個是優秀的年輕人,在科學研究的過程里面不斷地磨煉,不斷地培養人,這些人又變成了大師。我們國家要培養一流的人才,要請一些國際一流的大師。因為站在世界科學的頂點上,才能夠看清楚世界科學技術的前沿發展。
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實事求是,要看清楚世界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的態勢。離世界科學中心轉移到中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沿海的城市里面應該放開,建立更多的新的大學跟科研機構,從全世界招攬人才,我們的優秀年輕人留在國內,自己培養出來世界一流的人才,我覺得這樣一個體系就可持續了。
中國網:深圳一直處于改革開放前沿,您認為未來還應在哪些領域加強國際間的科技交流合作?
樊建平:深圳應該說是很活躍,政府也是一個小政府,這樣的話,管制就比較少。還有就是鼓勵競爭的。工資、用人、開人這些權力單元還是比內地要強得多,所以我覺得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進一步開放。
深圳這個地方民間投資也很厲害,新興的企業孵化,以企業的方式來進行創新,我覺得要進一步鼓勵。這樣的話,不僅能創新,而且創新完東西就能產生GDP,這就比較好一點了。我覺得國家應該在深圳搞科技特區。當年的深圳經濟特區實際上就是放開,今天也一模一樣,教育放開,科技也放開,搞個試驗田。放開了以后知識的創造和應用的過程會更有效,效果會更好,對全世界的科學家,全世界的企業家吸引力更大,而且對全世界的資本也有吸引力。越開放,未來的機會就越多。
(本期策劃:楊柳春、王振紅;編審:楊柳春、王振紅、王虔;編輯:王虔、武一男;攝影/攝像:王東海;后期:朱法帥。出品:《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制作: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策劃:王振紅 王虔
電話:(010)88825341
郵箱:wangq@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