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21世紀,不孕不育將成為僅次于腫瘤和心腦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目前,我國不孕不育癥發病率逐年上升,約占總人口的12.5%—15%,但其實,一部分不孕不育完全可以預防,甚至避免。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呂伯東副院長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要增加受孕幾率,生出健康的寶寶,應注意生活中的三方面:
美滿性愛是生出健康寶寶的基礎。呂伯東指出,這包括掌握性愛時間、保證性愛感受和浪漫的態度。“從女性月經結束后的第一天開始計算,最容易受孕的生育期是第10—16天。”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婦產科教授比爾萊杰說,精子能夠在女性生殖道內生存長達3天,所以在生育期內,至少要隔一天進行一次性生活,這能提高受孕幾率。
但夫妻不能把生育視為性愛的全部目的。緊張、生活壓力雖然不影響排卵,但會使人們脾氣暴躁,如果性愛只是為了生孩子,那夫妻雙方都會心生厭倦,進而演變為排斥性生活。
調整生活方式是輔助手段。首先,男女都應該避免體重不足或超重,因為肥胖會影響男性精子的數量和活力,也可能導致女性月經異常。要做爸爸媽媽的人,還要戒煙戒酒。有研究表明,一個星期喝5次酒,會影響婦女的生育能力;吸煙會降低女性40%的懷孕幾率。酒精會影響男性性激素合成,即使卵子受精,也會因為酒精的“后續作用”而提高流產率,甚至導致胎兒畸形或影響后代智力。
給睪丸散熱、預防性傳播疾病是重點。呂伯東說,整天坐著對精子是非常不利的。“睪丸的溫度比身體其他部位低1—2攝氏度。高熱可以損傷精子,破壞精子活力。因此,希望當爸爸的男性要戒掉頻繁洗桑拿、長時間泡熱水澡的習慣,而且不能久坐沙發。”男性應該每小時進行5—10分鐘的步行,即使僅僅是站一會兒,也能幫助睪丸降溫。同時,性傳播疾病如衣原體感染等,都可能損害生育能力,夫妻都應接受孕前檢查。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5日報道,一項針對1.2萬對夫妻進行的研究表明,男性過了35歲再要孩子,其精子活力會下降,且伴侶懷孕后早產或流產的風險直線上升。同時,35歲后,女性生育能力也大打折扣。因此,最好能在此之前完成生育。”呂伯東強調,“如果一年內沒采取任何避孕方式且性生活規律但就是不懷孕,那可能說明存在問題,應及時就醫。”(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