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四)城鎮失業得到有效控制
十六大以來,我國正值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明顯加快,就業總量矛盾突出,結構性矛盾加劇。特別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更對我國就業形勢產生了較大沖擊,使我國就業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我國政府實施了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采取多種措施努力擴大就業,同時加強了對失業的調控力度,積極穩妥地應對各種就業矛盾和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保持了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據統計,自2002年以來,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保持在4.0%—4.3%的較低水平,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維持在1000萬人以下,為創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注:本圖數據來源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五)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積極就業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2007年頒布的《就業促進法》及一系列配套法規,強化了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明確了促進就業的工作機制,為積極就業政策的長期實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初步構建了覆蓋中央、省、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五級管理、六級服務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網絡,免費為勞動者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發布、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到2011年底,全國共有縣區以上公共就業服務機構1萬多個,街道、鄉鎮服務窗口3.9萬多個,覆蓋了98%的街道和96%的鄉鎮,7.8萬個社區(占全部社區的95%)和部分行政村聘請了專職或兼職的工作人員。2002年以來,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累計為各類求職者成功介紹工作17868.2萬人次。各類職業培訓機構26284所,累計組織技能、轉崗、創業等各類培訓9554萬人次。
十六大以來,我國的人口和就業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應繼續優化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堅定不移地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就業總量增長,促進就業結構優化,促進就業質量提高,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注:
[1] 東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11個省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省;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分地區人口未包括現役軍人數,且未根據2011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誤差和調查誤差進行修正。
[2] 城鎮非私營單位,指城鎮范圍內全部國有、城鎮集體、聯營、股份制、外商投資及港澳臺商投資等法人單位,不包括私營法人單位和個體工商戶。
(據國家統計局消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