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生態現代化的截面分析,是對生態現代化的歷史過程的關鍵時期的截面數據和資料進行分析,試圖去發現和歸納生態現代化的客觀事實和基本規律。截面分析的結果應該與時序分析結果進行交叉檢驗和對照,以確認結果的真實性。在本期報告里,我們選擇人口超過100萬和統計數據相對完整的國家作為分析樣本;分析變量按兩個維度設計:分層次維度,包括生態效率、生態結構、生態制度和生態觀念等4個層次;分領域維度:包括生態效應、生態經濟和生態社會等3大領域;分析內容包括基本特征、世界前沿和國際差距等,時間跨度為300年(1700~2001年)。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生態現代化是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Young 2000),關于18~19世紀和20世紀前60年的截面分析,旨在加深對生態現代化歷史過程的認識;而且,具有18~19世紀生態相關數據的國家比較少。
一般而言,生態效率和結構的截面分析多為定量分析,生態制度和觀念的截面分析多為定性分析。所以,需要對它們分別進行。前兩期中國現代化報告關于經濟和社會截面分析,選擇了8個歷史截面(1700、1750、1820、1870、1900、1960、1980和2001年),并以2001年截面為重點。為便于比較,本期報告同樣選擇這8個歷史截面,進行生態現代化的截面分析。本節第一和第二部分專門分析生態效率和結構的截面特征;第三部分集中分析生態制度和觀念的截面特征。本章第一節介紹了截面分析的方法,下面討論截面分析的主要結果。
生態現代化的2001年截面
2001年截面分析,重點分析生態響應、生態經濟和生態社會等3個領域的生態效率和生態結構的基本特征、世界前沿和國際差距;包括12組100個變量。
1、生態響應領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態響應指資源、環境和生態系統對現代化的反應。生態響應領域包括自然資源、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等3個小領域。雖然這種劃分會有一些交叉,但為刻畫生態響應的變化提供了一個工作框架。我們選擇30個變量進行比較。不同變量的“變化過程”以及與人均國民收入的特征關系是不同的(表1-35和表1-36);許多指標的變化是波動的,而不是平滑的。
表1-36 2001年生態響應領域生態變量與人均國民收入的特征關系的分類
|
正相關的變量
|
負相關的變量
|
相關性不顯著的變量
|
自然資源
(圖1-46)
|
人均能源生產
|
|
人均國土面積、人均保護區面積
人均可耕地面積、人均草地面積
人均森林面積、人均淡水資源
人均礦產生產
|
自然環境
(圖1-47)
|
人均溫室氣體排放
人均CO2排放、人均工業廢水
|
空氣顆粒物濃度
|
農業用地比例
水源工業污染率
|
生態系統
(圖1-48)
|
人口密度
人均生態壓力
|
草地面積比例
森林變化率
受威脅植物比例
|
國家保護區比例、淡水利用比例
可耕地比例、森林覆蓋率
受威脅動物比例、受威脅鳥類比例
|
2、生態經濟領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態經濟指現代化過程中的經濟領域的生態轉型。生態經濟領域可以大致分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綠色服務和綠色經濟等4個分領域。我們選擇了47個變量,分析它們的“變化過程”及其與人均國民收入的特征關系(表1-37、表1-38)。
表1-38 2001年生態經濟領域生態變量與人均國民收入的特征關系的分類
|
正相關的變量
|
負相關的變量
|
相關性不顯著的變量
|
生態農業
(圖1-49)
|
農業土地生產率、谷物生產效率
化肥使用強度、有機農業比例
人均漁業產量
|
|
農業淡水生產率、農業用水強度
谷物生產水耗、化肥使用效率
農藥使用強度、耕地使用強度
人均原木產量
|
生態工業
(圖1-50)
|
工業能源效率
|
工業能源密度
工業用水密度
工業水泥密度
工業廢氣密度
工業廢水密度
工業有機水污染
|
工業淡水效率
工業鋼鐵密度
工業鉛循環利用
工業銅循環利用
|
綠色服務
(圖1-51)
|
服務業廢物利用
綠色生態旅游
|
服務業能源密度
初級產品進口稅
|
環保投入強度
服務業物質密度
|
綠色經濟
(圖1-52)
|
物質經濟效率
人均物質產值
土地生產率
淡水生產率
礦產資源生產率
|
物質經濟比例
經濟資源密度
經濟能源密度
經濟廢氣密度
環境損失比率
|
經濟技術密度
資源消耗比率
|
3、生態社會領域的2001年截面特征
生態社會指現代化過程的社會領域的生態轉型。生態社會領域大致可以分為生態城市、生態農村、綠色能源和交通、綠色社會和生態安全等五個分領域。我們選擇了37個變量,分析它們的變化過程及其與人均國民收入的特征關系(表1-39和表1-40)。
表1-40 2001年生態社會領域生態變量與人均國民收入的特征關系的分類
|
正相關的變量
|
負相關的變量
|
相關性不顯著的變量
|
生態城市
(圖1-53)
|
城市安全飲水、城市衛生設施
城市廢水處理率、人均城市廢物
|
城市顆粒物
城市SO2排放
|
城市廢物處理率
|
生態農村
(圖1-54)
|
農村安全飲水、農村衛生設施
|
|
農村人口密度
|
綠色能源和交通
(圖1-55)
|
能源使用效率
|
電力傳輸損耗
|
電力使用效率、能源進口比例
可再生能源率、能源SO2排放
能源NOx排放、交通經濟效率
交通能源消耗
|
綠色社會
(圖1-56)
|
預期健康壽命、長壽人口比例
服務收入比重、人均服務收入
服務消費比重、人均服務消費
人均糖消費量、人均家庭能源
人均生活用水
|
兒童死亡率
成人死亡率
物質勞動力比重
|
|
生態安全
(圖1-57)
|
糧食安全
能源安全
|
環境風險(自然災害受災率)
|
資源安全、環境風險(自然災害死亡率)
|
4、2001年截面的世界前沿和國際差距
生態變量與人均國民收入的關系分為正相關、負相關和沒有顯著關系三種。與人均國民收入沒有顯著關系的生態變量,我們難以確定它們的世界前沿和國際差距。與人均國民收入正相關和負相關的生態變量,比較容易分辨世界前沿和國際差距。一般而言,與人均國民收入正相關的生態變量,9組國家的最大值(或第9組國家的值)的水平代表了前沿水平;與人均國民收入負相關的社會變量,9組國家的最小值(或第9組國家的值)的水平代表了前沿水平,國際差距可以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表1-41、表1-42和表1-43)。
上述結果表明,生態變量的世界前沿、末尾和差距有很大差異。通過比較自己與前沿的差距,可以為國家和地區制定生態現代化目標提供直接的依據。
由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已經出現生態轉型,這就對截面分析的結果產生了復雜的影響。對截面分析的結果,需要與時序分析的結果相互檢驗后,才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如果生態變量的截面特征與時序特征基本一致,那么,時序分析的上升變量,截面特征是正相關變量;時序分析的下降變量,截面特征是負相關變量;時序分析的轉折變量和地域變化,截面特征有多種表現形式,包括正相關、負相關和不相關等。生態變量的截面特征與時序特征的關系,大致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完全一致,如人均服務收入等。時序特征:上升變量;截面特征:正相關。
第二種,不一致,如人均國土面積等。時序特征:下降變量;截面特征:不相關變量。
7、小結
生態現代化的2001年截面,反映了生態現代化的一個剖面。在102個生態變量中,有37個變量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有23個變量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的增加而減少,有40個變量的變化與人均國民收入的變化沒有顯著關系(表1-44)。
表1-44 社會變量與人均國民收入的關系分類 單位:個
|
正相關的變量
|
負相關的變量
|
相關性不顯著的變量
|
變量總數
|
生態響應
|
6
|
4
|
15
|
25
|
生態經濟
|
13
|
13
|
15
|
41
|
生態社會
|
18
|
7
|
11
|
36
|
合計
|
37
|
24
|
41
|
102
|
生態響應領域的突出特征是:許多自然資源變量與人均國民收入的關系不明顯;草地比例和森林變化率與人均國民收入負相關;人均能源生產、人均溫室氣體排放和人均生態壓力與人均國民收入顯著正相關。
生態經濟領域的突出特征是:物質經濟效率、資源生產率、人均物質產值等與人均國民收入顯著正相關;物質經濟比例、經濟物質密度、經濟能源密度等與人均國民收入顯著負相關;耕地使用強度、農藥使用強度和經濟技術密度等與人均國民收入的關系不明顯。
生態社會領域的突出特征是:健康壽命、長壽人口比例、服務收入比例、人均服務收入等與人均國民收入顯著正相關;兒童死亡率、成人死亡率、環境風險等與人均國民收入顯著負相關;電力使用效率、能源進口比例和資源安全等與人均國民收入的關系不明顯。(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