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二司司長王毅韌在30日接受網上在線訪談時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國核電將在建成田灣一期的基礎上,建設好廣東嶺澳二期工程、秦山二期擴建工程,爭取新開工建設浙江三門、山東海陽、遼寧紅沿河、福建寧德、廣東陽江等核電項目。同時做好一批核電站建設前期工作。
這些工作,是建立在我國核工業發展之上的。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核工業從1955年創建以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功研制了“兩彈一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核工業走“軍民結合”道路,既為國防建設服務,初步形成了包括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和核技術應用在內完整的新型核工業體系。
但國防科工委有關領導坦言: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核工業的應用規模小,總體水平不高。
在具體工作中,我國核電自主化程度低;核燃料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還不能滿足核電規模發展的需要;核電應用產業化進展緩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高素質人才資源缺乏。
核工業面臨的這些問題,為核工業下一步發展既提出了挑戰又預留了巨大的空間。
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孫勤在回答《核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時說,“十一五”期間,我國核電發展將實現三大任務:首先,我國將實施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科技示范工程。充分利用我國已有技術基礎,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核電技術,開展大型先進壓水堆的相關設計和科研攻關工作,實現自主創新,突破大型先進壓水堆關鍵技術。實施高溫氣冷堆科技工程,通過進一步自主研發,建設電功率為200兆瓦高溫氣冷堆示范核電站,實現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塊化高溫氣冷堆技術產業化。
其次,加強在役核電站的運行管理。開展核電運行、維修、在役檢查等技術的研究,完善運行評估和經驗反饋體系,加強運行管理,確保在役核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提高核電站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開展核設備鑒定與核工業無損檢測驗證技術研究,建立我國核設備鑒定體系和核工業無損檢測技術驗證體系。
另外,開展先進核能技術的研究工作。建成中國實驗快堆,掌握快堆基本技術,為我國快堆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開展高溫氣冷堆制氫技術和工藝研究,逐步掌握關鍵技術,為建設相關試驗臺架創造條件。提高我國在未來新一代核能系統的選型定型、標準制定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