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6月份的宏觀經濟預警指數。從宏觀經濟景氣指數趨勢圖上可以看出,該指標已經逼近“趨熱”界線。
國家統計局發布6月宏觀經濟預警指數,工業生產指數處于紅燈過熱狀態。
工業生產指數“偏熱”變“熱”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6月份宏觀經濟預警指數為114.7,而5月和4月的指數分別為113.3和110.7。6月份的工業生產指數處于“熱”(紅燈)狀態,而且從今年1月份開始,該指標就連續5個月處于偏熱狀態。
此外,6月份的財政收入也處于偏熱狀態,該指標也已經從今年2月份以來連續數月處于偏熱狀態。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宋國青教授表示,即使現在沒有發生經濟過熱,但按照目前生產水平的增長勢頭,經濟過熱很快就會發生。
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分析師祁京梅表示,盡管上半年GDP與CPI的漲幅都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考慮到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也在增強,因此目前宏觀經濟的發展速度仍在可接受范圍之內,不能僅憑數字就判斷經濟發展過熱。
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偏熱
最近12個月的宏觀經濟景氣指數預警信號圖還顯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指標從去年11月到今年6月連續8個月處于偏熱狀態。全國5.9萬戶城鎮居民家庭抽樣調查顯示,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052元,同比增長17.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2%。
祁京梅對此分析稱,14.2%的增長速度還是比較快的,這主要是受國家此前對收入分配制度的調整政策的影響,另外與上半年就業率的大幅提升也有關系。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長必將拉動消費增長,從而推動經濟增長由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變。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此前也曾表示,經濟增速比一季度進一步加快,主要原因除了出口外需拉動之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在增強。
加息之辯再起
近期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已經步入通脹前期”。對此,祁京梅認為,國內能源和基礎設施等供給能力都能夠支撐經濟高速發展的要求,估計近期宏觀調控政策不會產生太大的改變。
但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表示,今年經濟的高速增長是與高通脹相伴的,而市場對加息的反應并不是非常敏感,這導致央行小幅度加息的效應并不明顯,因此央行在近期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記者李媚玲)
■分析
緊縮性政策仍是下半年主基調
雖然今年以來已經連續3次加息,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擴大匯率波幅,還調減了利息稅,但是經濟依然持續走熱。
專家普遍認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并未見頂,下半年仍會出臺多項緊縮性貨幣政策。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芳認為,下半年通貨膨脹將進一步加劇,CPI數據可能高于上半年水平,在流動性過剩局面難以緩解的情況下,緊縮政策依然是下半年的主基調,具體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各項政策,存款準備金率還會上調1—2次,并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與此同時,監管部門甚至會出臺一些諸如限制新開工項目之類的強制性行政政策。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中金公司等13家機構日前聯合發布的一份預測報告顯示,三季度,我國通貨膨脹率將保持上升勢頭,CPI將從2季度的3.6%攀升到4.5%;GDP增速將從2季度的11.9%減至11.8%;利率將從3.06%攀升到3.51%。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則表示,為了遏制貨幣信貸的過快增長,央行在下半年很有可能不斷推出加息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貨幣政策,可能是交叉進行,也有可能是同時推出。
與此同時,為了配合央行的貨幣政策,財政部很可能加大發行特定國債的力度來減緩過熱的經濟。
但諸建芳也樂觀地認為,此前政府出臺的多項調控措施在下半年可能會逐步顯現累積效應,投資增長、外貿順差等問題有望得到緩解。(記者 蘇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