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政府支農投資指南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〇〇七年六月
前言
為了更好地指導地方發展改革委和有關方面做好政府支農投資項目的前期工作,充分發揮政府支農投資的導向作用,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向農業和農村重點建設領域,增強支農投資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加強社會對政府支農投資的監督,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試編了年度政府支農投資指南,重點介紹了國家發展改革委2006年安排的中央預算內和國債投資農林水利主要項目,社會各界反映良好。
為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向前推進,提高政府支農投資使用效率,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特編制2007年政府支農投資指南。本指南所涉及范圍擴大為:200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國債資金中用于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社會事業、生態建設等建設項目。具體內容包括:項目類別、基本情況、年度投資重點、建設內容、申報程序和要求、項目后期管理等。
本指南可通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門戶網站(www.ndrc.gov.cn)查詢。
第一部分 2007年中央政府支農投資綜述
2006年是新農村建設的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06]1號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確保全年財政用于“三農”的總支出超過上年,確保全年用于農村建設的投資比重高于上年,確保全年用于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投資額高于上年。據統計,全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達到3397億元,比上年增加422億元;用于農村建設的中央投資超過600億元,所占比重較上年繼續提高,其中用于直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投資36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約50億元。中央政府投資重點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著力解決農民最急需的生活設施。突出抓好“水、路、氣、電”四件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中央投資60億元,比上年增加40億元,帶動地方政府投入69億元,使2897萬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直接受益;安排農村沼氣工程中央投資25億元,帶動地方政府投入15.6億元,全年新增農村戶用沼氣450萬戶;安排中央安排投資190億元,地方投入240億元,共改擴建通鄉通村瀝青(水泥)路12萬公里;無電地區電力和中西部地區農村電網建設得到加強。二是切實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重點加快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實施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啟動退耕還林地區基本口糧田建設,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對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大型排澇泵站進行更新改造,繼續實施種養業良種工程和植保工程,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全年糧食再獲豐收,總產量達到49746萬噸,比上年增加1344萬噸;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產品優質率、生產集中度和產區加工度進一步提高,優質小麥和優質水稻比重分別達到55%和69%,比上年各提高6個和4個百分點。三是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全年安排中央預算內和國債投資60億元用于農村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西部“兩基”攻堅農村寄宿制學校、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等農村基礎教育建設,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農村計劃生育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農村文化服務設施建設。
2007年,要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鞏固、完善、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大支農投入,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農村公共服務,深化農村改革,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
一、建立“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
中發[2007]1號文件明確要求,2007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的增量要繼續高于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調整投資結構,加快建立支農投資穩定增長機制。一是確保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繼續高于上年。初步安排,全年用于農林水利氣象和扶貧,農村公路改造、農村電力設施建設、農產品市場建設、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村基層政權建設等全口徑的中央投資約620億元。二是確保用于直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投入高于上年,重點支持糧食生產、“水氣路電”、農村教育衛生文化、農村扶貧等方面。三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確保用于西部大開發的投入高于上年。同時,繼續深化農業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開辟新的農業投入渠道,逐步形成農民積極籌資投勞、政府持續加大投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