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監測結果概要
草原生產力與上年基本持平 2008年全國草原植被總體生長狀況與上年接近。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94715.5萬噸,折合干草約29626.8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載畜能力約23178萬個羊單位。
草原保護建設工程成效顯著 與非工程區相比,草原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6個百分點,高度平均提高63%,鮮草產量平均提高80%,可食鮮草產量平均提高83%,毒雜草比例下降。
草原超載率繼續下降 全國重點天然草原的牲畜超載率為32%,其中266個牧區、半農半牧區縣(旗)中,牲畜超載率大于20%的有176個縣(旗),超載程度較重的縣旗個數有所減少。
草原火災處于歷史低位水平 2008年,全國共發生草原火災251起,受害草原面積9895.9公頃。與上年相比,受害草原面積減少1523.3公頃,下降13%。與前6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火災發生次數下降39.5%,受害草原面積減少79.4%。
草原鼠害程度略有下降 草原鼠害危害面積3675.8萬公頃,占草原總面積的9.4%,較上年減少5.6%。內蒙古、青海、西藏、甘肅、新疆、四川等六省區鼠害危害面積3168萬公頃,占全國草原鼠害危害面積的86.2%。
草原蟲害危害加重 草原蟲害危害面積2700.7萬公頃,占草原總面積的6.9%,較上年增加53.6%。草地螟在內蒙古中西部和黑龍江省等地區嚴重發生,危害面積868.7萬公頃,是上年的6倍,是近5年平均危害面積的5.2倍。
草原生態環境治理任務艱巨 草原保護建設工程區和禁牧、休牧區植被恢復明顯,生物多樣性增加,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態功能顯著增強,草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但草原超載過牧依然嚴重,開墾、亂征濫占、亂采濫挖等破壞草原的行為仍有發生,鼠蟲災害發生面積居高不下,沙化、鹽漬化、石漠化依然嚴重,草原生態環境治理任務十分艱巨。
草原資源狀況
全國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41.7%。我國天然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區和青藏高原。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西部十二省區市有天然草原面積約3.3億公頃,占全國草原面積的84.4%;遼寧、吉林、黑龍江等東北三省有天然草原面積約0.17億公頃,占全國草原面積的4.3%;其他省市有天然草原面積約0.45億公頃,占全國草原面積的11.3%。
全國天然草原共有18個草地類,面積從大到小分別是高寒草甸類、溫性荒漠類、高寒草原類、溫性草原類、低地草甸類、溫性荒漠草原類、熱性灌草叢類、山地草甸類、溫性草甸草原類、熱性草叢類、暖性灌草叢類、溫性草原化荒漠類、高寒荒漠草原類、高寒荒漠類、高寒草甸草原類、暖性草叢類、沼澤類和干熱稀樹灌草叢類。前5位的草原類面積之和占全國草原總面積的55.2%,第6-10位的草原類占20.8%,其余8類及零星草地占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