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上述目標要求,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以創新驅動引領轉型發展。堅定走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之路,堅決打好格局優化、動力轉換、結構調整硬仗。創新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改造電力、建材等傳統產業,打造新型工業發展高地。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等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鞏固提升以鄧小平故里、華鎣山旅游文化景區為核心的旅游發展格局,推動服務業智能化、低碳化、綠色化發展。全面推行優質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生產,推動農業與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提升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全面加強創新能力建設。抓住新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數字經濟等歷史性機遇,推進產業技術創新、區域協同創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創新基地、眾創空間和科技孵化器等創新平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借助高端決策咨詢暨投資促進專家等優勢,積極推進新技術、新專利、新成果轉化為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構建創新發展體制機制。持續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應用轉化機制、金融對接服務科技創新機制、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和激勵機制等,推動與中關村建立協同創新共同體,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二是堅持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持續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深入實施改革開放戰略,加快形成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多元的改革開放新格局。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既定部署,系統謀劃出臺一批重大改革方案,加快形成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制度機制。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放管服”、農業農村、財稅金融、投融資、公共資源交易等重點領域改革,推動各項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務實推動對外開放合作。精準對接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城市群等發展戰略,加強與德國、日韓、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全面深化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以及重慶、深圳、天津、中關村等重點區域合作,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持續辦好中國(廣安)川渝合作示范區暨川東北經濟區投資貿易大會、中國華鎣山旅游文化節等重大節會,推動招商引資取得更大實效。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優化對外貿易和外向型經濟結構,支持和發展生產型出口企業,確保進出口總額走在全省前列。借助四川自貿區、重慶自貿區等平臺,加快檢驗檢疫、海關監管區便利化建設,全面提升外向型經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