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8年主要任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武漢推動各項決策和工作全面落地見效的再落實之年,是武漢乘勢而進、拼搏趕超的再奮進之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七大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努力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點城市,為全面復興大武漢不斷夯實基礎!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扎實推進歷史之城當代之城未來之城建設,優化城市空間戰略布局
以長江文明之心、長江主軸、長江新城(新區)為重點,優化空間結構,重構城市格局,增強城市未來發展競爭力,托起新時代偉大城市夢想!
提升建設歷史之城。在武昌古城、漢口歷史風貌街區、漢陽歸元片區,實施生態復修、老城復興、文脈復歸工程。規劃建設新長江文明館。推動文化交流、綜合演藝、時尚創意、文化科技等功能區連片發展,建設世界級歷史人文展示區。
優化建設當代之城。推進“五軸一體”,精心打造長江主軸。加快建設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和沿江景觀陽臺。提升景觀照明,推進大橋美化,實施沿江、垂江道路綜合改造。開展濱水岸線生態修復。
規劃建設未來之城。全面做好規劃、收儲、管控、建設等工作。完成編制長江新城(新區)概念規劃、總體規劃和起步區城市設計。規劃長江科學城、“城市水庫”、綜合管廊等項目。深化完善區域股份合作制,健全經社分開、統分結合的運行機制,積極引進央企、民企、外企等企業參與長江新城(新區)建設。爭取獲批國家級長江新區。
(二)扎實推進高效高新產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加快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圍繞“一轉型兩手抓三融合”,深化“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實施“萬千百工程”,加快打造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推動6個千億產業上水平,突出抓好20戶百億企業增長,加快推進一批準百億企業成長壯大。抓好“兩個50%”,做大做強11個支柱產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8%左右。落實好“零土地”技改政策,推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改全覆蓋,工業投資增長12%。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推進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服務業六大跨越工程,打造九大特色鮮明、業態高端的服務業發展片區和商務功能區。加快建設中部金融中心,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引進金融機構8家以上,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貸款戶數、申貸獲得率進入全國同類城市前列。推進全域旅游大發展,實施六大計劃,擦亮“五色旅游”名片,打造“一軸一心一山三城百湖”新格局。加快發展現代物流和會展經濟。推動漢正街等傳統商圈轉型發展。實施新消費引領計劃,大力發展新零售等新業態。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持續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生產生活生態多功能融合、高附加值現代都市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值2800億元、鄉村休閑旅游綜合收入140億元。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實施農村電商發展“百千萬工程”。
深入推進招商引資、資智聚漢。緊緊圍繞“八個延伸”,持續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和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突出國際招商、海外招商,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3%。持續推進“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加快發展校友經濟、菁英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等新經濟。深化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落實好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收入系列政策,綜合提升各類雙創平臺功能,努力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激勵大學生用奮斗創造美好生活。深化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推動新一輪校友招商。深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工程,組織5場大型對接活動,大幅提升在漢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深化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工程,探索建設國際人才自由港,規劃建設海外創新中心,繼續引進諾貝爾獎科學家,舉辦國際創客大賽,聚集全球創新能量。創新推進智庫建設。我們要深化“大學+”模式,優化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新時代校友經濟,助校友成就事業,為城市贏得未來!
進一步做強區級經濟支撐。推動國家級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開展二次創業,打造“五谷”“四都”“三港”,進一步增強極化效應。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全面推進“新兩園”建設,各中心城區分別建設2個以上小微企業科創園,國家級開發區、跨三環線中心城區和新城區分別建設1個以上現代產業園,提高園區投入產出比。支持中心城區加快推動服務業邁向中高端,支持新城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開展“項目落地建設競賽年”活動,統籌推進210個市級重大項目建設,確保京東方10.5代線、東風新能源示范園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力爭往年開工項目投產2/3以上、往年簽約項目開工2/3以上、當年新簽約項目開工1/3以上,切實推進已簽約項目加快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