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著力推進“四大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大都市。建設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我們必須搶抓機遇,積極推進。
打造大灣區中心城市。編制灣區經濟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整合寧波杭州灣新區、慈溪產業新城、余姚工業園等平臺,建設環灣智能經濟新區。主動承接上海城市功能和產業轉移,深化滬甬合作示范區建設。爭創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支持寧波南部濱海新區、象山大目灣新城、寧南貿易物流園區特色發展。加快月湖金匯小鎮、四明金融小鎮、智能汽車小鎮、芯港小鎮等特色小鎮創新發展。
打造大花園美麗城市。推進四明山區域生態修復,加強象山港區域保護利用,持續提升“三江六岸”品質。建設“美麗公路”精品線560公里、“美麗航道”50公里、“美麗綠道”140公里。創建天一閣·月湖、象山影視城5A級景區,啟用梅山萬人沙灘,建設寧波濱海旅游休閑區、華強二期等項目。綜合整治城鄉環境,開展“圍擋”整治專項行動,“三改”和拆違各1000萬平方米,實現“無違建創建先進區縣(市)”全覆蓋。加強城市管理,提高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實施“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建設特色花卉景觀大道,中心城區新增公共綠地100萬平方米,使城市環境更加清爽、更加宜人。
打造大通道樞紐城市。加快交通強市建設,謀劃集空港、高鐵、地鐵、地面交通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全力推進滬嘉甬鐵路項目,力爭列入國家“十三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實施類項目。推進金甬鐵路、杭甬高速復線寧波段一期、象山港疏港高速一期、梅山港區集裝箱碼頭等項目,建成三門灣大橋及接線、杭州灣跨海大橋杭甬高速連接線等項目。深化余慈中心連接線等項目前期,謀劃甬舟鐵路、杭甬智能高速公路和杭甬、甬臺溫城際鐵路等項目。協同加快義甬舟開放大通道、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櫟社國際機場三期項目,提升空港發展能級,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
打造大都市區核心城市。編制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深化“多規融合”,優化“擁江攬湖濱海”空間布局。繼續做好行政區劃調整后續工作。推動中心城區“東集聚、南融合、西開發、北提升”,優化提升三江口片區,加快建設東部新城、南部新城、鎮海新城、兩江北岸等區域,高水平謀劃推進東錢湖區域發展,統籌開發西部區塊。深化城市主干道(街區)綜合整治。開工建設環城南路西延二期、東錢湖快速路等項目,加快建設中興大橋、三官堂大橋等跨江橋梁。推進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3號線一期、4號線、5號線一期和寧奉城際鐵路建設。實現欽寸水庫引水工程全線通水。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深化國家城市設計、“城市雙修”試點,推進國家海綿城市建設。實施全國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提高物業管理水平,穩妥有序開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建設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推動建筑業提升發展。高標準建成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改善路網交通管理,切實緩解交通擁堵。
(六)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譜寫美麗鄉村新篇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們將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創建城鄉融合發展先行示范區。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發展現代種業,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90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35萬畝,生豬飼養量穩定在150萬頭以上。推進漁業提質增效發展。建設綠色都市農業示范區,創建4個省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5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3條5億級以上農業全產業鏈、20個多彩農業美麗田園示范基地。做精特色優勢產業,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七大行動,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共45家。強化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漁業,培育“農業+”“民宿+”等新業態,民宿經濟收入增長25%以上。
提升農村生活品質。加強村莊規劃設計,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市級示范村、示范鄉鎮累計分別達到180個、60個,風景線、A級景區村莊累計分別達到40條、350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覆蓋率達到50%。狠抓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確保50個鄉鎮(街道)通過省級考核驗收。深入實施“防洪排澇2020行動計劃”,開工建設東錢湖北排、鄞江堤防等工程,推進姚江二通道(慈江)建設,加快小流域治理、山塘整治和鄉鎮、村莊水環境示范整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創建農村文明示范線,弘揚優秀鄉土文化,發揮文化禮堂主陣地作用,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推進涉農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深化農村產權制度、糧食收儲制度和“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和林地制度改革試點,加快農村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農房登記率達到70%以上。探索農村土地整村整鎮流轉,延長土地經營權流轉周期,擴大規模經營面積。完善農業生產、經營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擴大涉農保險和信貸覆蓋面。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方式,探索農村“三資”“四制”發展模式,全面消除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下的村。按照精準脫貧要求,加大幫扶力度,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0%以上。
(七)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盛,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我們要加快打造文化強市,為“名城名都”建設構筑強大精神力量。
深化文明城市建設。大力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加強科學普及工作。開展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建設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城市。深化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力爭市縣兩級文明校園比例分別達到30%和70%。培育壯大志愿者隊伍,注冊志愿者達到180萬人。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建設城市文化公園、社區文化家園,完善文化館總分館制,投用市圖書館新館。加強文化傳承創新,挖掘弘揚浙東文化、商幫文化、陽明文化,抓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加快雪竇山佛教五大名山建設。組織藝術精品創作,打響寧波交響樂團品牌,建設全國“一人一藝”全民藝術普及先行區。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推進文化創意街區建設,做大做強影視城、文創港、音樂港、時尚港等文化產業平臺,深化國家文化消費城市試點,舉辦文化消費季活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品牌。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創新文化金融服務產品。加強政策引導,扶持一批基礎較好、實力較強的文化企業。文創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