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今后五年的目標任務
根據省委對海南未來發展目標的戰略安排,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國際旅游島建設為總抓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省第七次黨代會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三大優勢”,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守好祖國南大門,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是:
緊扣經濟繁榮,基本建成具有海南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次產業比重更加合理,十二個產業2018年成形、2020年成勢,建成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旅游業、互聯網產業、海洋產業等若干個千億級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取得重要進展;形成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打造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緊扣社會文明,努力打造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海南品牌。社會文明大行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爭取所有市縣達到省級、部分市縣達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文明城市、衛生(健康)城市標準;海島型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形成全國領先的品牌;政風行風民風持續向好,政府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緊扣生態宜居,鞏固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森林覆蓋率保持62.1%以上,細顆粒物(PM2.5)濃度控制指標只能更好、不能變差,空氣優良率保持99%以上,城鄉垃圾、污水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大氣、土壤、水體和近海海域等環境質量走在全國前列;清潔能源裝機比重超過60%,能源利用效率保持全國一流水平;全域旅游示范省基本建成,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建設成效顯著,成為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生態島、健康島、長壽島。
緊扣人民幸福,切實增強全省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的就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脫貧成效不斷鞏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全省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穩定的工作、更完善的社會保障、更安全的社會環境、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著力深化改革開放,不斷激發特區發展動力和活力。海南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改革是海南與生俱來的基因;海南是一個島嶼型省份,內部市場小,各方面資源和人才都十分缺乏,開放是海南發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必須把改革開放的大旗一扛到底,在國內國際全局和民族復興大局中找準海南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自覺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格局,以開放倒逼改革,努力使海南成為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積極創造條件,探索建設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建立一套與國際慣例相銜接、提升海南開放水平的制度安排。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切實研究發展總部經濟的政策舉措,吸引跨國公司、運營中心、結算中心等落戶海南。積極拓展航運業務,在國際貿易細分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境外航線達到100條以上,推動與周邊國家和地區航空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快建設臨港臨空經濟區,打造泛南海國際貿易和航運樞紐。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按照產業互補原則,拓展友城布局,利用僑務資源,擴大國際“朋友圈”。積極參與泛珠合作、北部灣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瓊州海峽經濟帶建設,深化與港澳臺合作。發揮博鰲亞洲論壇、中非合作圓桌會議等對外開放平臺優勢,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中發揮更大作用。敢于打破常規,敢于沖破利益束縛,敢于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爭創特區體制機制新優勢。持續深化省域“多規合一”“放管服”、財稅體制、金融體制、農村、農墾、國資國企、戶籍制度等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二)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十二個產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海南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首要任務。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提升質量上。久久為功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旅游業、互聯網產業、醫療健康產業、金融服務業、海洋產業等十二個產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決不讓海南變成房地產加工廠,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調整優化產品、區域、租售結構,居民保障性需求由政府來保障,改善性需求由市場來調節,投資性需求靠制度來限制,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增長動力轉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堅決淘汰影響生態環境的落后產能,優化投資結構,提高生產性、有持續稅源項目投資比重,千方百計擴大進出口貿易,建設海南國際消費中心,吸引更多島外、境外消費需求到島內釋放。培養“天涯工匠”,打造中外消費者信得過、叫得響的“海南質量”“海南品牌”。著力發展實體經濟,支持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各展其長,鼓勵更多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形成企業興旺、企業家輩出的發展新格局。
(三)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高海南的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必須加快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進一步培育市場意識、規則意識,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安商、扶商興商的氛圍。嚴格遵循市場規則,對國有、民營、內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促進企業主體公平有序競爭。加強政府誠信建設,以政府誠信帶動社會誠信,防止“新官不理舊賬”。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廣“極簡審批”模式,全面推行互聯網“不見面”審批,最大限度簡化行政審批、優化便民服務。綜合施策降低企業生產性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為企業松綁減負,讓企業輕裝上陣,提高企業存活率、活躍度。加快培育發展會計、審計、法律、仲裁、咨詢、檢驗檢測、評估等專業服務業,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和慣例接軌的商務環境。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引入第三方評估。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開放的姿態,創新和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流動、評價、激勵、保障等政策,探索公務員聘任制,努力營造當年“十萬人才下海南”的人才環境,使海南成為人才薈萃的沃土。
(四)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在服務國家戰略、具有海南特色的重點領域取得突破。聚焦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陸海空”等領域,推動海南具有優勢的重點領域創新能力全國領先、走在世界前列。抓好文昌航天科技城建設,爭取火箭總裝總測項目落地。抓好三亞深海科技城建設,培育深海技術國家實驗室,探索深層海水開發利用,努力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深海科技城和深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抓好南繁育種科技城建設,培育南繁育種國家實驗室,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布局未來新興高科技產業,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和發展環境,加快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推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海洋產業等產學研更緊密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爭取到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達800家,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