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8年主要任務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須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十一屆市委三次全會精神,在新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強化創新驅動,突出制度供給,擴大服務功能,創造品質生活,全力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8%左右。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都穩定在4.3%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降低。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以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為重點的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增創制度創新先發優勢,著力構筑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自貿試驗區“三區一堡”。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東國際機場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加快建設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建成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產業監管模式。加快建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實現市場準入事項“單窗通辦”全覆蓋,探索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區域評估、聯合驗收。加快建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搭建投資貿易和金融服務新平臺。加強區內改革同全市改革、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聯動,不斷放大政策集成效應。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探索國資監管機構、國資運營平臺和國有企業聯動改革,推進開放性市場化重組,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做強主業、做實創新、做響品牌,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清理廢除阻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社會信用條例,大力推動信用信息在全社會廣泛應用。
加快形成全方位開放新優勢。實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行動方案,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金融開放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專項行動。精心籌辦好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全市之力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建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臺,努力辦成國際一流的博覽會。進一步落實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33條”,支持在滬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拓展貿易、研發、結算等全球營運功能,促進優勢產能、優質裝備、技術標準輸出。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經貿合作。繼續做好外事、僑務工作。
積極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強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對接,建設區域協同創新網絡,共建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推動區域市場統一開放,深化大氣污染、水污染聯防聯控。繼續幫助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地區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攜手奔小康。
(二)全面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著力提升集中度和顯示度。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革命大趨勢、集聚人才大舉措,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進一步夯實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全力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力爭迅速做實做強、做出影響。啟動建設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海底科學觀測網、燃氣輪機試驗裝置,加快建設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激光、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籌建國家實驗室,集聚高水平科研機構。加快建設科學特征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學城,推動園區向城區轉變。加強生命科學、量子科學等領域前瞻布局,積極爭取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落戶,實施硅光子等一批市級重大專項和央企合作項目,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新建北斗導航、機器人、工業互聯網、低碳技術、臨床研究等共性技術研發與轉化平臺。繼續推進紫竹、楊浦、漕河涇、嘉定、臨港、松江G60科創走廊等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特色發展。加快建設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引導眾創空間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外資研發中心、民營企業等經濟主體參與政府科研項目和研發平臺建設。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建設引領型知識產權強市,完善科技創新券等支持政策,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生態。
著力建設智慧城市。搶抓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機遇,實施智能上海行動,在生產經營、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等領域推進一批應用示范項目,讓人工智能更廣泛、更深入地走進企業、走入家庭、走向社會。落實大數據戰略,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開展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推進綜合為老服務、體育公共信息等惠民信息平臺建設。布局城域物聯專網,實現千兆寬帶市域全覆蓋。
(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發展新動能,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加快建設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進一步彰顯功能優勢。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支持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提升服務功能,穩步推進原油期貨等業務創新,進一步促進融資租賃業發展,繼續爭取重要金融機構設立上海總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完善地方金融監管機制,切實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集聚貿易型總部、功能性貿易平臺,促進數字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業態發展。發展商業新模式、新業態和現代供應鏈,培育文化、健康、信息等新消費,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積極發展航運金融、郵輪經濟等航運服務業,完善江海聯運、海鐵聯運等集疏運方式。推進全域旅游創建試點,打造浦江游覽等世界級旅游精品。
強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上海經濟的重大支撐,要率先走出制造業高端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之路。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引導企業加大創新和技改投入,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推進華大半導體、華為無線通訊、蔚來電動汽車、海爾智谷等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更多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加快培育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動企業實施先進標準、鍛造自主品牌。推進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加快存量土地二次開發,淘汰落后產能1000項左右。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建成全市統一的企業服務平臺,完善政府性產業專項資金運作機制,進一步落實高端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軟件首版次等支持政策,促進實體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持續推進重大工程和重點區域建設。建成軌道交通5號線南延伸段、13號線二期和三期,新增軌道交通運營線路41公里。推進北橫通道、浦東國際機場三期、滬通鐵路和滬蘇湖鐵路上海段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陸家嘴、外灘、北外灘、世博園、徐匯濱江等黃浦江沿岸地區的功能和品質,建設充滿活力、傳承文脈、綠色生態、舒適便捷的世界一流濱水公共空間,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經濟和服務經濟集聚帶。推進臨港智能制造示范區、虹橋商務區、國際旅游度假區等重點區域建設,推進桃浦、南大、吳淞、高橋、吳涇等區域經濟轉型,打造嘉定智能網聯汽車先行區、奉賢美麗健康產業基地、市西軟件信息園、市北高新園等產業發展新載體。
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統籌推進,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繼續支持國防建設和軍隊改革,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做好國防教育、民兵調整改革、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