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礦產資源規劃
(2008~2015年)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促進我國礦業持續健康發展,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法律法規,制定《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以2007年為基期,2015年為規劃期,展望到2020年。
《規劃》是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指導性文件,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活動的重要依據。
《規劃》的范圍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一、現狀與形勢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取得巨大成就
首輪礦產資源規劃實施以來,我國地質勘查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運行協調發展的新局面初步形成,礦產資源勘查工作逐步加強,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機制逐步建立,礦業權市場日趨活躍,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取得積極成效,礦業領域改革開放穩步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水平不斷提高,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力度加大,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保障。礦產勘查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國土資源大調查和地質勘查基金項目的實施,引導和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礦產資源勘查,勘查投資趨于多元化,“十五”以來,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284處,與2001年相比,2007年全國地質勘查投入增長了1.8倍,石油和天然氣的剩余技術可采儲量分別增長了15.69%和75.15%,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增長了17.53%,鐵、錳、銅、鉛鋅、鋁土和鉀鹽等重要礦產資源儲量也有所增加。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發現礦產171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的159種,已查明的礦產資源總量和20多種礦產的查明儲量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炭查明資源儲量居世界第3位,鐵礦居第4位,銅礦居第3位,鋁土礦居第5位,鉛鋅、鎢、錫、銻、稀土、菱鎂礦、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居第1位。建成一批能源、重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基地,礦產資源供應能力明顯增強。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居世界第5位和第11位,原煤、鐵礦石、鎢、錫、銻、稀土、菱鎂礦、石膏、石墨、重晶石、滑石、螢石開采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礦業經濟快速發展,礦業增加值達到1.36萬億元,約占工業增加值的12.7%,占GDP的5.5%,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動力。
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取得成效,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水平有所提高。規劃管理力度加大,對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能力增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和結構不斷優化,實行稀土和鎢年度開采總量指標控制,初步扭轉了“優勢不優”的狀況。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實施國家規劃礦區管理制度,積極推進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明顯好轉,礦山規?;洜I程度不斷提高。建立了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責任機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明顯改善和社會和諧的綠色礦山建設取得初步進展。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國際合作取得較大進展,利用境外資源成績顯著。我國礦業已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領域,100多家外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鉛、鋅、金等礦產的勘查開采。與6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合作。礦產品進出口總額大幅增長,2007年達到4942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了3.71倍,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22.73%。鎢、鉬、銻、稀土、石墨、螢石、重晶石等我國優勢礦產有力地支持了世界現代工業的發展。
(二)礦產資源保障程度基本態勢
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總體不足。規劃期間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將快速推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礦產資源市場需求強勁,重要礦產消費增長快于生產增長。我國礦產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少、稟賦差,大宗、支柱性礦產不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資源國情,決定了礦產資源大量快速消耗態勢短期內難以逆轉,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將超過35億噸,2008-2020年累計需求超過430億噸;石油5億噸,累計需求超過60億噸;鐵礦石13億噸,累計需求超過160億噸;精煉銅730-760萬噸,累計需求將近1億噸;鋁1300-1400萬噸,累計需求超過1.6億噸。如不加強勘查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屆時在我國45種主要礦產中,有19種礦產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種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礦產,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將上升到60%,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在40%左右,銅和鉀的對外依存度仍將保持在70%左右。
我國礦產資源潛力很大,具有提高保障程度的有利條件。我國成礦地質條件有利,主要礦產資源總體查明程度約為三分之一,多數重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潛力較大。石油探明程度約33%,儲量和產量增長具備資源基礎。天然氣探明程度約14%,1000米以淺的煤炭查明程度約37%,資源前景廣闊。煤層氣處于勘探初級階段,將成為我國能源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油頁巖資源潛力可觀,有望成為可供利用的重要油源。重要金屬礦產資源查明程度平均為35%,鐵、鋁等大宗礦產查明率為40%左右,預測我國1000米以淺未查明的鐵礦石遠景資源有1000億噸以上。西部新區和中東部隱伏礦床的找礦潛力巨大,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成果表明,已知礦床深部和外圍大多具有增儲挖潛條件。同時,我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潛力巨大,通過加強管理、推進科技進步和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有較大的空間。
(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面臨新挑戰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制約因素增多,增儲增產難度加大。目前,我國重要礦產資源儲量增長相對緩慢,找礦難度不斷增大,隱伏區、深部區等找礦方法尚未有效突破,一大批老礦山可采儲量急劇下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接續基地嚴重不足,一些重要礦產儲量消耗快于儲量增長。由于我國長期形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和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改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粗放浪費,綜合利用率較低,礦山布局和結構不盡合理,礦產開發小、散、亂和礦山環境破壞等問題突出,加劇了資源供求緊張狀況。我國資源性產品的成本核算尚未與國際接軌,礦產資源所有權益和礦山環境補償未能在礦產資源開采成本中完全體現,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方面的利益訴求和矛盾糾紛凸顯。同時,礦產資源宏觀調控體系不盡完善,資源的規劃統籌和市場配置缺乏制度性保障,資源配置機制尚不健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
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礦業合作挑戰加大。全球礦業市場活躍,資源配置和礦業全球化趨勢明顯,為我國利用國外資源和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礦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境外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和進口礦產品成本增大。加之我國資源戰略儲備能力不足,有效應對資源供應中斷和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能力較弱,礦產資源安全供應面臨更大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