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研究生爭4千北京戶口 火爆程度堪比車展
7月,正值大學生畢業之際,一個名為“雙外生”的專業詞匯陡然走進公眾視野:來自《京華時報》的消息說,北京市今年將嚴控“雙外生”進京,朝陽區更是“原則上不審批”。所謂的“雙外生”,指的是外地生源或外地高校畢業生,“外”當然是首都之外。
就在此前不久的6月19日,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說,戶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其目的則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證公民的遷徙自由,人力資源、勞動力資源的合理調配”。目前,公安機關也在抓緊《戶籍法》的立法調研,相關改革文件正報國務院審批。全國性的戶籍改革呼之欲出。
在此大背景下,北京“嚴控”甚至“原則上不審批雙外生進京”的態度實在引人注目。記者注意到,在某門戶網站此新聞之后的一萬多條跟帖中,反對之聲不絕于耳。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跟進的有關調查顯示,在6270名參與者中(35歲以下的青年占95%以上),89.7%的人不贊同北京嚴控“雙外生”這一做法。
記者注意到,對于“雙外生”進京,相關部門設置了一系列條件,比如要求學士學位以上,嚴格限制專業,成績不能有不及格,非外語專業的學生要求外語必須通過四級等。調查中,78.2%的人并不認可這些指標,認為設置指標是就業地方保護主義,違背了自由遷徙、自主就業的基本原則。
北京戶口張嘴要5萬 狂熱需求催生“戶口”市場(資料圖片)
在公眾看來,嚴控甚至不審批“雙外生”進京之“惡”,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且不說這一措施限制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選擇自由,它也會對政策制定者力圖保護的這座城市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調查中,69.4%的人認為,嚴控“雙外生”進京、限制人才流動,將使北京失去活力。有評論也說,北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經濟實力、發展規模,她離不開數以萬計甚至數以十萬計的“雙外生”的貢獻,也離不開數以百萬計的沒有大學學歷的外來務工者的汗水。不難想象,如果沒有這些人的付出,整個北京將會立即喪失城市的生機與活力。
不僅如此,39.1%的人還認為,這將滋生腐敗,導致黑市戶口泛濫。近日,有媒體報道說,留京指標極其緊俏,黑市價飆升三倍,從以往2萬元至3萬元漲至8萬元左右,便是一個例證。
然而,近幾年來,“嚴控”卻似乎不絕于耳,參政議政者們前赴后繼琢磨出了各種各樣的“門檻”。就北京來說,先是在2005年有政協委員提出“人口準入”提案,認為應限制“素質較低”的外來人口進京,接著是去年,又有政協委員提出,應將進京人員控制為“211工程高校畢業生”,到今年,則是“嚴控”甚至不予審批“雙外生”。
以善良的心揣測,提出這些建議、措施者當然有其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2006年,北京市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將2020年人口控制的目標設定為1800萬,當年這個數字就已達到1581萬,比上一年激增43萬。來自北京市發改委的數據是,僅在2006年上半年,戶籍人口就增加了5.8萬人,照此增長率,到2020年僅戶籍人口就將突破設定的1800萬指標。
調查中,多數人(53.4%)也認可,一個城市要健康發展,它的人口應在一定范圍之內。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尤其在整個世界都變成一個“地球村”的今天,單純用戶籍限制等行政手段并不能解決一個城市的合理承載問題。調查中,只有13.5%的人認為,嚴控“雙外生”可以有效調控北京環境、資源與人口壓力,而贊同“限制進京,對整個國家的人才合理配置有幫助”這一說法的公眾也僅占到9.3%。
一項最新調查數字顯示,目前在北京流動人口規模已經達到357萬人。據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的研究,“流動人口不流動”已經成為首都人口流遷的新特點,流動人口在京滯留時間變長,平均在京居住4.8年,在京時間超過5年者達51.4%,舉家遷居的比例高達41.2%。
“為買一紙戶口而大費周折實在不劃算”,尚未解決北京戶口的畢業生小秦顯得比較樂觀,“我們二三十人的班,只有兩個人拿到北京戶口?!痹谒磥恚S著市場開放程度越來越高,戶口將變得不再那么重要。調查中,有35.2%的人與小秦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們覺得現在戶口的作用越來越小,用戶口是沒法限制北京的人口規模的。“要不然,怎么還有那么多的北漂呢!沒法落戶,他們不是一樣也在自由翱翔——當然,比有戶口的更艱難點?!毙∏卣f。
“都什么時候了,怎么還在打戶口的主意?”一位參與調查者說。他甚至斷言,“老照這個思維去琢磨事,恐怕是很難解決城市人口問題的。”(實習生 何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