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開始,四川宜賓長寧縣接連出現“天坑”。資料圖片
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
地質災害防治專家殷躍平解釋,近期地面塌陷無一起是天坑,城市人為造成塌陷逐漸增多
■ 對話動機
近期各地不斷出現的地面塌陷,使得“天坑”作為一個地質名詞,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結合近年氣候異常以及地震頻發,這些“天坑”被與災難片《2012》相聯系,引來一些疑慮和恐慌。那么,近期頻現的是不是天坑?由什么引起?會帶來怎樣的后果?今年是否會有地質災害頻發?
■ 對話人物
殷躍平 知名地質災害防治專家。中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部主任。他正組織實施全國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和預警監測示范工程。
天坑 2001年之前,通常指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上圖)。2005年后,這個中國人定義的術語獲得國際喀斯特學術界認可,以“tiankeng”通行國際。
天坑是指一種特大型喀斯特負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積,陡峭而圈閉的巖壁,深陷的井狀或桶狀輪廓等非凡的空間與形態特質,發育在厚度特別巨大、地下水位特別深的可溶性巖層中,從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寬度與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與地下河相連(或有證據證明河道已遷移)。目前世界上確認的天坑約80個,50多個在中國。
“塌陷”專業普及不夠
新京報:最近多次出現某地出現“天坑”的報道,出現的是否是天坑?
殷躍平:沒有一起是天坑。最近十年中國都沒有出現天坑。最近報道的,都屬于地面塌陷,主要是巖溶塌陷,是一種地質災害。而在城市中,主要是下面挖空了形成了一種工程性的塌陷。
天坑一般叫做天坑地縫,一般下面有地下河穿過。天坑演化歷史比較長,形成的年代至少是幾千年以上。
新京報:天坑不是一種地質災害?
殷躍平:天坑是一種自然景觀,常常成為地質公園的一景,就目前看來,不屬于地質災害。
新京報:為什么今年一些地面塌陷會被認為是天坑?
殷躍平:可能是因為5月底危地馬拉出現的一個巨大深坑,引起關注,大家無形中會做一種對比。
新京報:危地馬拉的是天坑嗎?
殷躍平:危地馬拉的是一個豎井,也還不是天坑。它的成因比較復雜。
新京報:你能感覺到今年大家對地面塌陷關注度的增加嗎?
殷躍平:塌陷、地裂縫都屬于緩變形的地質災害,今年確實能感覺到這兩點比較受大家關注。而恰恰這幾年我們對這方面的宣傳普及比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