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注定將好戲連臺,大事不斷。除了萬眾期待的北京奧運外,已經確定將于今年發射升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也將成為關注的焦點。“神七”除了在搭載人數上將超越“神五”、“神六”外,還有望實現中國宇航員的第一次“太空行走”。
將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濃重一筆的“太空行走”屆時將會是何情景?要實現“太空行走”又需要攻克哪些難題?“神七”的研發準備工作目前又處于什么階段?晨報記者將一一為讀者揭開其中的奧秘。
在過去的一年里,隨著“嫦娥”奔月的成功,中國航天事業繼“神五”、“神六”之后,又一次取得了驕人戰績。“按照今年的航天計劃,我國將發射15枚火箭、17顆衛星以及一艘飛船,,從數量上要高于2007年的10次發射,而‘神七’的發射將是重頭戲。‘神七’如能成功實現我國航天員的‘太空行走’,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說,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里,包括“嫦娥”在內中國航天一共進行了10次發射,在發射數量上世界排名第三,并且十戰全部告捷。
龐之浩說,除了“嫦娥”奔月的成功,去年還成功發射了尼日利亞通信衛星1號,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整星出口,采用的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東方紅4號衛星平臺技術,這對于航天發展而言也具有重大意義。
“神七”目前已經進入整船綜合測試階段,包括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在內的14名航天員,正在接受“神七”任務的選拔和訓練,用于發射的長征二號F火箭也正在全箭總裝。龐之浩透露,“神七”很可能在奧運之后的10月發射升空,中國宇航員首次“太空行走”的每一個細節屆時都有望通過電視直播呈現給廣大觀眾。
龐之浩還向記者詳解了“十一五”計劃中國航天即將進行的“二二一工程”:“第一個‘二’分別是指載人航天二期和月球探測二期工程,要突破‘太空行走’和空間對接技術,進一步論證落月探測技術并進行月球車的研制;第二個‘二’是要研究高分辨率的對地觀測衛星和建立導航衛星系統;最后一個‘一’,是要研制新一代的無毒無污染的大推力運載火箭,滿足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未來的發射需要。”
揭秘中國首次“太空行走”
釋疑:太空中其實無法行走
“有些人以為‘太空行走’是航天員在太空散步,其實,太空行走與人們在地面行走完全不同。因為太空一無人行道,二沒有馬路,所以無處可走;而且航天員在太空處于失重狀態,飄來飄去也沒法行走。航天員移動身體是靠手、機械臂或載人機動裝置,而不是通過腳。為了方便航天員的行動,設計人員在航天器的里外都安裝了一些扶手,航天員可用手握住一個個扶手來回移動身體。‘太空行走’只是一種俗稱,嚴格地講應該叫‘出艙活動’。”
龐之浩告訴記者,實現出艙活動是載人航天活動中一項十分復雜而又必須突破的關鍵技術,主要是為以后建立空間站、進行太空組裝或維修做準備。
解題:兩大技術難題尚待解決
龐之浩說,要實現“太空行走”至少突破兩個技術難題,一個是飛船上氣閘艙的設置問題,還有就是航天員的艙外航天服技術問題。
“要進行太空行走首先要使用的一個重要設備就是氣閘艙,它是航天員出艙活動的門戶。載人航天器的氣閘艙一般有2個閘門,一個與座艙連接叫內閘門,另一個是可通向太空的外閘門。航天員出艙時先走出內閘門,然后關閉內閘門,把氣閘艙內的空氣抽入座艙內,當氣閘艙內和外空壓力相等時就可打開外閘門進入太空了。航天員返回氣閘艙時按相反的順序操作,這頗像船過水閘。內外閘門的氣密性絕對可靠是氣閘艙工作的基本條件,閘門的啟閉須十分小心和熟練,避免漏氣很重要,否則極危險。”龐之浩說,氣閘艙不但可以避免艙內泄氣,還能讓航天員在出艙前有一個適應過程,國外一般是將軌道艙作為氣閘艙使用。
此前我國三位航天英雄在太空中所穿的都是艙內航天服,而在執行“神七”出艙任務時,必須身著特殊的艙外航天服。“艙外航天服的技術要復雜得多,一套裝有便攜式生命保障系統的艙外航天服,質量有100多千克(艙內航天服質量為10千克)。
方式:可能采用“臍帶”式行走
當“神七”成功發射后,億萬觀眾注視下的“太空行走”將是怎樣的情景呢?對此龐之浩透露,中國航天員的首次“太空行走”很可能將采用“臍帶”式。
“航天員的出艙活動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臍帶’式,一種是‘自由’式。”龐之浩解釋說,采用“臍帶”式進行出艙活動時,航天員會通過一根“臍帶”跟載人航天器相連。這條“臍帶”有兩個作用:一是提供生命保障功能,航天員在艙外所需要的氧氣、壓力、冷卻工質、電源和通信等都是通過“臍帶”由載人航天器提供的;二是起保險作用,防止航天員漂離載人航天器太遠而回不來。“帶子一般不超過5米,可以保證帶子不會繞在一起,所以“臍帶”式出艙活動都不會離載人航天器太遠。”
龐之浩告訴記者,進行“自由”式“太空行走”時,航天員在出艙時還要要攜帶一套載人機動裝置,上面裝有20多個氮氣噴管,就如同背著一個小火箭,通過控制火箭的方向和推力進行“太空行走”。按照設計,“自由”式出艙距離最遠可以達到100米。
“在國外,‘自由’式出艙使用的載人機動裝置的研制費用要上億美元,一套裝置的生產成本也在1000萬美元左右;‘臍帶’式出艙技術相對比較簡單,也比較安全,國外首次進行‘太空行走’時都采用這種方式。目前,在進行單人出艙活動時也常采用‘臍帶’式。采用‘自由’式進行出艙活動一般都是2人,以便相互保護。”龐之浩說,“太空行走”危險性大、技術難度高,航天員出艙后還需要靠自身用力、機械臂或者載人機動裝置到達作業面,才能執行相關的組裝或者維修任務。
本地動態
上海航天人為"神七"升天出謀劃策
與"神五"、"神六"一樣,"神七"也有不少研制任務由上海航天局承擔。負責"神舟"系列飛船以及"嫦娥一號"衛星動力系統研制的上海資深航天專家韓宏印說,上海航天局,將一如既往地嚴謹細實地進行所承擔的各項工作,目前有關"神七"的各項準備工作都在有序進行中。
韓宏印告訴記者,上海航天局將直接參與的"神七"主要研制任務有電源分系統、推進分系統、測控通信分系統、推進艙的結構和總裝、飛船返回艙著陸緩沖發動機以及參加"神七"的發射、在軌運行及返回階段的全部飛行實驗任務執行工作。
"如飛船的測控通信分系統,主要是分布在飛船的三個艙上,其中大部分的通訊、圖像和語音設備,都由上海航天局負責研制。"韓宏印說,為了促進中國載人航天的持續發展,上海航天局正在開展未來實現飛船太空對接的相關技術。
韓宏印透露,"神七"預計還將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返回著陸場設置在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部地區。
國外動態
2008年將有大動作
2008年對于國際航天而言也將是非比尋常的一年。龐之浩告訴記者,2008年國外航天將會有幾個大動作,首先是歐洲航天局耗資20億美元、期待了25年的“哥倫布號”實驗艙將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日本的“希望號”實驗艙,也將分三次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前兩次都將在今年完成。除此之外,歐洲的自動轉移飛行器“凡爾納號”也將首次發射,這個擁有7噸運輸能力的飛行器將大大緩解“國際空間站”運輸緊張的情況。另外,美國擬在10月發射大型月球探測器,為建立月球基地選址。美國的鳳凰號火星著陸器將在5月首次在火星極地著陸。這些都是令人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