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親潮”級常規動力潛艇
如何應對“中國海軍威脅”正成為自衛隊與日本軍事媒體熱門話題。提前出版的日本《世界艦船》雜志3月刊詳細分析了中國海軍發展趨勢,日本原防衛大學校長森本敏提出,核潛艇是克制中國海軍優勢的最有效武器,這一話題迅速引起討論。
《世界艦船》引用美國海軍情報部的報告稱,中國海洋戰略并不刻意謀求全球性展開,立腳點基本上是以東海為中心的西太平洋地區。因此中國海軍未來艦船數量不會有大的增加,海軍發展的重點是提高艦隊級別的自動化指揮能力,重點提高抗電磁能力和信息化作戰水平,加強超視距攻擊能力等。不過中國水下力量并不如宣傳中那樣強大。
該文認為,中國的核潛艇象征意義大于實戰意義。美國認為中國現役戰略核潛艇的噪音水平比俄羅斯老式“德爾塔-3”核潛艇還大,研制中的新型攻擊核潛艇型也比不上俄“阿庫拉”級核潛艇。因此中國海軍在這些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只能以加強水面和空中對航母戰斗群的攻擊力進行彌補。
日本著名軍事戰略評論家、“中國威脅論”的鼓動者森本敏強調,為應對中國海軍威脅,日本最佳選擇就是核動力潛艇。他認為,在水面艦艇數量上中國占有明顯優勢,日本海上自衛隊一旦與中國海軍沖突,很難抵御來自中國水面艦艇和空中導彈的飽和攻擊。因此日本水面艦艇的質量優勢被中國的數量優勢所壓倒。
為此日本需要針對中國的薄弱環節,發揮自身在制造業的優勢,開發靜音水平高的核動力潛艇,加上日本與美國以及臺灣的空中反潛聯合作戰信息交流優勢,才可以將中國潛艇擋在第一島鏈內。
目前日本自衛隊的潛艇均為常規潛艇,但無論靜音能力還是自動化程度在世界都處于領先水平。尤其是新服役的“蒼龍”級AIP潛艇,能長時間在水下潛航,被稱為“準核潛艇”。文章強調,必須在研制核潛艇問題上盡快下決心,否則“中國的潛艇水平提高后,日本為維持西太平洋的優勢必將花費更大代價”。
對此,原海上自衛隊幕僚長古莊幸一發表評論認為,排除技術和政治因素,日本要建造核潛艇最大的困擾是經費問題。因為核潛艇不僅造價昂貴,建成后每年維持運轉的費用也需要20億美元,這些費用將占每年海上自衛隊裝備費的一半,除非停止海上自衛隊的其他任務,或大幅度增加國防預算。而在當前政治局勢下,這一夢想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