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7日,新華網、中國記協網“新世紀網絡媒體發展”系列訪談第三場邀請中國網總裁李家明做客訪談間,暢談主流網絡媒體的對外傳播影響力。圖為嘉賓聽取主持人提問。新華網楊剛 攝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新華網和中國記協網為您推出的“風起云涌網聚十年”新世紀網絡媒體發展系列訪談第三期,今天的嘉賓是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網執行總裁李家明先生,歡迎李總。
[李家明]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們和李總一起聊一聊打造與對話的“網絡窗口”這個話題。中國網作為與世界對話的一個平臺,與世界對話的這個平臺是怎么構想的呢?
[李家明]中國網從2000年創建,一直以對外傳播平臺定位的,我們感覺到首先你要具備一些基礎條件,對于中國網來說就是多語種,現在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就是多媒體。我們注重的是信息的深度,多語種在重點新聞網站也不僅中國網一家,新華網也是其中之一。中國網在多語種傳播上主要做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個方面的工作是大量的積聚了國情專題,國情這一塊實現了新聞的資料化。然后同時對國外的受眾通過一種權威的信息的傳播,能夠讓國外受眾通過我們網站了解中國,通過互動方式讓世界接觸中國,通過提供服務讓世界感受中國。我們這么多年做下來,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成果,比如說目前整個網站訪問量當中,我們來自國外的訪問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占到總訪問量的30%以上。
[主持人]看到了對外窗口搭建的一個成效。您剛才提到了多媒體,咱們現在應用的多媒體手段是不是很豐富?
[李家明]是的,現在是視頻、音頻、圖片和文字的集合。當然現在還有從互動到多媒體這樣一個延續,互動也是大家都在使用的,比如說論壇、博客、播客,包括PK功能和問卷調查種種形式都集中在一個平臺上。應該說,現在傳播的這種能力比當初10年前那會兒完全不是同日而語了。
[主持人]十年前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
[李家明]十年前,當時我記得中國網是2000年9月28日正式開網,我們是6個語種,當時的傳播形式就是文本和圖片,而且是以文本為主。我舉個例子,當時是以兆為單位的,可見那會兒的信息量是多么的可憐。那會兒上照片,每一個文章的附圖基本上還沒有養成習慣,當然也有大的事件圖片多一些,一般的都是文本多一些,現在就不是了,在一個專題里面都有,給人的視覺效果和深度感覺跟當時來比,區別是相當大的,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主持人]這十年來您一直堅守在網絡事業的最前沿,像看著一個孩子成長一樣看著中國網的成長。國家一直要加強對外傳播的能力,您認為在網絡傳播的時代,由于時代的變遷它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李家明]提高傳播能力應該是提的正當其時。為什么呢?因為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是以硬實力的增長為基礎的,現在作為網絡媒體尤其像這種對外傳播為主的網絡媒體,在提高國際傳播能力過程當中擔當著很重要的任務。大家都知道,各種不同的媒體在對外傳播上有不同的效果。應該說咱們這幾年實踐證明,在國際傳播這一塊兒,網站的傳播是最有效的。因為網站的傳播一個是便捷,還有它完全是自然吸引,跟其他的傳播形式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搞圖書你要發行,而且涉及的環節還比較多,搞雜志也是如此,搞廣播互相之間沒有一個直接的接觸,電視也是這樣,當然廣播電視現在還是有很大的作用,唯獨網絡打破了過去這種傳媒形式的種種局限。
[李家明]我了解的情況是這樣的,國外凡是關注中國的人在網站獲取中國信息遠遠比通過別的渠道獲取中國信息的比例要大得多。比如說中國網做了大量的國情專題,9個語種,被境外廣泛的使用。我上次去美國訪問,有的學校說我了解中國或者寫中國的東西,去哪兒找呢?說要去中國網的專題庫來找,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非常直接的作用。所以,在網絡對外傳播這一塊,我認為目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主持人]其實您剛才說了,隨著國家的硬實力的提高,在國際上地位的認可,包括很多人想了解中國到底是什么樣的,不想通過第三方來表述,就想通過中國媒體來描述的,就可以通過中國網對外宣傳的窗口能看到您剛才講的那些東西,也正因為有這樣的需求建立了那么多的語種,讓全世界更多的地區希望了解中國的網民能夠通過中國網了解國內比較新的情況。等于咱們會有知識的更新,包括評論都會有。
[李家明]對,更新是這樣的,中國網有一個做法是以新聞為前導,以國情為基礎,新聞跟國情是我們打造的兩個主要的版塊,這兩個版塊在對外傳播方面起到了很明顯的作用。很多的外國朋友想了解中國的時候,一個是他可能主動上中國網,還有一個是通過大使館來介紹上哪個網站來看,這些情況可以得到直接的回答。
[主持人]其實也是因為這樣的途徑,比如他想了解中國的話,可以在搜索當中打China,就可以直接進入中國網。
[李家明]有這個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