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林毅夫最后一次以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的身份在北大國際MBA畢業典禮上致詞并為2008屆每一位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下午便飛往華盛頓世界銀行總部赴任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
29年前的5月。臺灣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連長林正義剛剛假傳了演習命令,并下令宵禁。此刻,他已望著對面福建廈門的海岸沉思良久。沒有人知道,每當夜深人靜,他都會悄悄地收聽大陸電臺,遙望對岸的點點燈火。他多少次心潮澎湃,又多少次苦求無門。就在這個夜晚,他悄悄跳入黑暗籠罩下的臺灣海峽……
后來,在給臺灣親人的家書中,他闡明了自己當年選擇投奔大陸的心聲:“基于對文化、歷史、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認識,我覺得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最佳的選擇方案。作為一個臺灣人,我深愛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愿意為它的繁榮幸福奉獻一生的精力,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覺得臺灣除了是臺灣人的臺灣之外,臺灣還應該能對中國的歷史發揮更大的貢獻。”
此前,他曾是臺灣大學高材生,被高層接見,更被樹立為臺灣青年的榜樣。但從他冒死泅渡開始,“林正義”失蹤了,從廈門上岸,他就更名為林毅夫——今天中國經濟學界如此響亮的名字。
在廈門“參觀游覽”了兩個多月后,林毅夫輾轉來到北京。北京大學收留了這個“來歷不明”的學生,并在第二年為其命運帶來了轉機。
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到訪北大,林毅夫因為出色的英文功底被選為隨行翻譯,并與舒爾茨結下了不解之緣。1982年從北大取得政治經濟學碩士學位后,舒爾茨推薦他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并收他為弟子。四年后,林毅夫獲得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中國的農村改革:理論與實證》更被舒爾茨譽為“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回國后,林毅夫曾在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1994年,他創辦了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并一直擔任主任。
“其實我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沒有什么傳奇色彩。”說到個人經歷,林毅夫只有這樣簡單的評價。但事實上,林毅夫在中國經濟學界占據了太多的第一。他是改革開放后第一位從西方學成歸國的經濟學博士,第一位在國際最權威的經濟學學術雜志《美國經濟評論》和《政治經濟學雜志》發表論文的大陸經濟學家,也是至今在國外經濟學期刊發表論文最多的一位,還是大陸第一位運用規范的現代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也是國際經濟學界公認的研究中國問題的權威學者之一。
曾有人斷言,誰能正確解釋中國的改革和發展,誰就能夠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按照這樣的判定,林毅夫無疑是離這一獎項最近的中國人。他第一次對20世紀后半期中國以及東亞地區經濟發展和制度變遷歷程中的許多基本問題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論解釋,進而對中國正在進行的改革和發展給出了自己獨特的理論思路。
世界銀行新任副行長和首席經濟學家的職位對于林毅夫來說既是榮譽也是挑戰,他甚至用“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來形容。如何在世界范圍內實現減貧扶貧這一世界銀行60年前就提出的目標,今天仍是尚待完成的任務。因此,世界銀行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機構,非常需要深入了解發展中國家真正的需求、面對的限制條件、以及在這種限制條件下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這次世界銀行首次任命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是一個具有歷史性的決策。首席經濟學家是行長的首席經濟顧問,世界銀行的對外發言人。林毅夫到任后,將和在此供職的700多位經濟學家一道選好研究方向和研究題目,反映發展中國家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揭示他們最重要的限制條件和中長期最重要的挑戰和機遇。然后,共同探討采用合適的理論框架來研究問題,進行理論創新。
從世界銀行所需要的知識角度看,林毅夫將帶去中國的有益借鑒。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說:“林的到來,將為世界銀行在農業和非洲經濟等問題上帶來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視角。”因此,林毅夫計劃到任后,到許多發展中國家去訪問,以增加第一手資料。他表示,上任后訪問的第一個國家將在非洲。他會推動世行與中國的合作,比如中國和世界銀行在共同解決非洲發展問題上能夠攜手發揮更大作用。
林毅夫說,世行將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研究機構的支持,因為各國的問題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政府和學者想出辦法解決。王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