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新華網新加坡頻道2月18日電(記者吳磊左昊暢)中國科學院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教授近日在參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舉辦的“中國經濟改革展望論壇”的間隙,接受了新華網新加坡頻道的專訪,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的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做出前瞻性評論,以下是專訪主要內容:
解剖宏觀經濟脈絡
記者:根據您對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預測,中國經濟2019年左右會達到9%的峰值,在這一過程中,產業結構會相應發生怎樣的變化?哪些產業將會被重點調整?
成思危:第一是現代服務業,包括現代信息業、金融業、會展業、物流業、咨詢業、管理業等。因為現代服務業本身是任何國家發展必須增加的,而且這是不排放二氧化碳。第二是新能源產業。能源是經濟的糧食,中國能源問題是很大的問題,中國能源越來越依賴進口。第三是文化產業。大家知道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但是中國的文化被世界了解的還不夠,我在美國時發現美國人對印度的瑜伽了解的比中國的太極要多,實際上中國的太極拳有悠久的歷史還能非常好地鍛煉身體。所以我想像中國這樣的文化產業,也是將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這三方面將來我們要大力推進,當然在推進的開始需要投入,投入會影響GDP的增長。但一旦到2019年前后,這些產業發展成熟起來了,就將對GDP有更多貢獻。傳統產業由于已經產能過剩,就不應該再過于注重生產能力,轉而應追求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每個國民創造財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的提高來改造升級傳統產業。
記者:除了產業結構升級,國企改革也是新一輪經濟政策中大家關注的重點,您對此作何評價?
成思危:因為民營企業對市場的反應比國有企業要靈敏,所以現在國有企業的改革實行混合所有制非常重要。好的民營企業畢竟資金力量有限,如果它和大型國有企業混合起來,就能獲得很好的發展。所以,混合所有制的政策提出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不是國有搞國有,民營搞民營,而是大家優勢互補,解決資金、管理各方面的問題。所以,發展混合所有制是國企改革的重點,是這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非常重要的方向。
第二,國企最大的問題是公司治理。它對管理者的約束和激勵機制不到位。管理者做得好與不好都沒有特別的約束和激勵。所以現在在國企改革要有職業經理人,國企的管理者也和民企業管理者一樣,是職業管理人才,需要管理訓練和管理經驗的積累。所以,培養職業經理人是中國國企改革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包括把人才送到去國外培養,到國外大公司任職幾年再回來,這種經驗都是國企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