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日從山西省晉城市政府獲悉,當地政府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又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確定并公布。
記者得知,此次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五大類二十六項。曾在民間流傳的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舜的傳說等,終列入晉城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有學者認為,山西晉東南一帶昔日被譽為中國民間神話之鄉。當地的一些著名神話能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園地中占有一席之地,當之無愧。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生活習俗在這里世代相傳。晉城古稱澤州,舊石器時代晚期,這里已有人類生活的足跡,相傳女媧氏、神農帝、堯、舜、禹、都曾在這里活動過,民間傳說數不勝數,充滿神話色彩的民間文學精彩紛呈。
據介紹,在當地的民間舞蹈秧歌舞、獅子舞、踩高蹺、跑旱船等,更被民眾喜愛非常,此間的民間美術布老虎、剪紙、刺繡、磚雕、面塑等,也是晉城人一大驕傲。
晉城市去年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擔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總體規劃和分步實施計劃,制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技術標準和工作規范,具體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挖掘、搶救、研究、保護和整理。
記者了解,為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增進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和認識。當地政府此前還舉行“保護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萬人簽名活動。并在市展覽館和市文體宮舉辦兩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
今年,經國務院批準公示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中,晉城市的民間繡活等三項名列其中,先后有兩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