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未來20年勞動人口比重將維持65%以上高水平 珠三角勞動力東移  -A股流通市值上周減少7.9% 正進中期調整期 下半年股指再創新高  -長城保護宣傳活動啟動 《中國長城志》簽約 新七大奇跡7日揭曉  -房價反彈有望延續到年底 固投高潮73個月不退 下降可能性小  -中國助學投入達500億元 惠及2000萬學子 國家助學貸款達153.7億  -利息稅減半征收可能性較大 同變相加息0.306% 沖擊保本理財產品  -中國職工工資總額四年兩位數增長 最快增長期 工資上漲壓力大  -中國超過美國成最具投資吸引力國家 成全球風險投資一熱點市場  -特別國債將直接面向央行發行 07年記賬式(十期)國債7月4日上市  -重慶允許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設企業
易憲容:銀行信貸是房價快漲的重要根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2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從各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情況看,房價上漲基本上與銀行金融的支持密切相關,特別是房價短期內快速飆升,基本上都是銀行金融支持的結果。

從這幾年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情況看,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幾年了,但是越宏觀調控,銀行信貸進入房地產的資金就越多,比如2006年進入房地產開發的銀行信貸資金1-11月份就增長達到51%,銀行貸款及定金和住房預售款所占的比重超過50%。再比如北京,銀行貸款及定金和住房預售款所占的比重超過61%。

還有,今年1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42萬億元,同比多增1678億元。而居民戶貸款增加3321億元,同比多增157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61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708億元。也就是說,隨著國內房價快速上漲,銀行對房地產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各家銀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也正在讓大量的銀行信貸資金流入到房地產市場。

在國內房價快速上漲的同時,國內股市指數也快速飆升,股市的賺錢效應泛濫。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不少銀行推出便利貸款的金融工具,鼓勵住房持有者用手中持有住房通過加按揭或轉按揭進行住房交易投機,并以持有住房為擔保再次提供貸款進行投機。這樣,不僅讓國內不少地方的房價進一步快速飆升,也讓銀行資金暗中進入股市從而推高股價。可以說,目前國內資產價格急劇膨脹都是與銀行資金進入有關。

目前,就政府的政策來看,盡管也擔心房地產市場泡沫及風險的聚集,也不愿看到國內資產價格快速上漲,但是政府同樣擔心戳穿房地產市場泡沫,可能導致國內經濟短期內大的波動的風險,從而使得對房地產市場泡沫最有效的工具遲遲不敢果斷地運作,特別是低利率政策,政府不敢通過利率的調整來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的投機,不敢通過縮小利差來弱化銀行信貸擴張之動機。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國內商業銀行還是房地產市場投資者,自然會千方百計讓銀行信貸源源不斷地流入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過熱、房價快速飆升也就無法遏制。

總之,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的許多現象,與當年日本及其他房地產市場泡沫崩潰前夕的現象很相似,如果政府部門對這些現象不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能夠走出這種猶豫不決的擔心,那么中國資產價格的泡沫會越吹越大,房地產市場的風險會越積越多,從而會使得中國經濟面對的風險越來越大。

(專家博客言論不代表本報觀點 柯鵬 整理)

來源: 上海證券報

相關文章:
北京地稅局局長:土地增值稅清算將使房價回落
北京經適房將不再"只供拆遷戶" 土地增值稅清算將使房價回落
北京限價地終于入市 預期銷售價格跟著房價飛漲
中國一季度房地產開發同比增26.9% 新房價格平均漲6%
經濟觀察:上海房價走勢分化 外環以內上漲明顯
發改委發出"警告":部分中心城市房價仍然偏高
大部分房價過萬元 北京漲價仍將是主流趨勢
房價上漲勢頭明顯 上海外環內房價已過萬元
房價直接過萬元 廣州“萬元房時代”已經到來
市場觀察:CPI逼近"警戒線"與房價迅速上漲有關
效果存在滯后效應 房價持續上漲凸顯政策"空調"
廣州房管局否認3月房價上漲說法 十區均價降700元/平米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香港已成第二大IPO市場 為內地融資2000億美元
新增A股開戶數跌至10萬戶 兩市市值一周蒸發1.1萬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中國減災救災行動
· 投資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車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