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漲幅和上半年長三角城市居民收入的數據近來不期相遇:盡管居民收入同比大漲15.3%,人們還是覺得錢太少,“上火”的房價讓居民的富裕感“結冰”。
一些社會研究者指出,房價上漲正在助推貧富分化,長三角地區的政府必須有解決問題的決心與勇氣。
收入追不上房價的“尾巴”
長三角16城市統計部門上半年度城市調查交換資料顯示:2007年上半年長三角十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566元,突破萬元大關,居民收入同比增長15.3%。
然而,高速上漲的房價沖淡了收入增長帶來的富裕感。“最近的氣溫在30多攝氏度,我都快受不了。但樓市比天氣還熱。”上海市民高宇說。他不久前剛在市區“淘”了一處價值200多萬元的商品房,并為此背上了100多萬元的債務。
長三角16城市中,有6個城市被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調查范圍。6月份,這6個城市中有5個新建商品住房價格同比環比都有大幅上漲。其中,南京11.3%、杭州6.9%、寧波8.6%、無錫3.8%、揚州5.9%。而唯一不在漲幅榜上的上海其實也在6月出現了成交放量、價格上揚的局面。有關專家分析稱,上海樓盤的漲價之所以在統計數據上沒有得到反映,原因在于邊郊區樓盤大量成交對均價的稀釋作用。
對比在長三角生活的中低收入群體,高宇的境況可能還算好的,他還有能力“負債買房”。記者曾在長三角的一些邊遠鄉鎮采訪,發現這些地區的房價有不少也已經漲到了每平方米三四千元。
“居民收入一年的漲幅有可能抵不上房價一個季度的漲幅。面對這樣的房價,怎樣才能讓長三角的居民有足夠的富裕感?不要說普通的‘新移民’,就是有房的原住民也在為下一代的住房操心。”復旦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這樣說。
高房價拉大貧富差異
不久前,杭州東部的余杭喬司鎮一個新盤上市,由于場面極度火暴,為了防止出現騷亂,當地政府不得不出動警力維持現場秩序。每年的7、8月間是樓市的淡季。然而,由于樓市反季節“上火”,長三角不少地方出現了排隊購房的局面。
在這些排隊購房群體中,有人抱著投資目的,也有不少是害怕房價繼續上漲。上海市房地局官方網站顯示,截至23日17時30分,上海市一手房普通住宅可售房源只有384.91萬平方米。而當日一手房簽約套數高達891套,成交面積達9.59萬平方米。不少房地產專家指出,有效供給不足,需求強烈釋放,在賣方市場格局之下,房價節節攀升,買方恐慌性入市追漲,是引起長三角再度“發燒”的主要原因。
“這其實是一件極為可怕的事。在房價持續上漲的過程中,抱著投資目的購房的消費者獲取了高額利潤,而為自住目的被迫買房的消費者則透支了未來發展空間。其結果,必然是加劇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社會經濟分層態勢。”南京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呂磊說。
有關學者指出,長三角居民內部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以江蘇為例,2006年,江蘇所占比重為10%的城鎮最低收入組家庭和10%的最高收入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802元、38527元,兩者的倍率為10.1倍,大大高于1995年的3.36倍和2000年的5.39倍。
呂磊認為,長三角要實現富民目標,必須考慮房價過度上漲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選擇
房價急速狂飆的同時,長三角的地價也在不斷刷新行情。7月里的杭州土地市場,雅戈爾以14.76億元的高價競得總面積為50余畝的浙江工商大學地塊,樓面地價高達15712元/平方米,打破了同在杭州市區中心地段的原金松洗衣廠地塊樓面地價剛剛創下12245元/平方米的紀錄。當地不少房地產人士認為,地價的飆升對杭城樓市的劇烈升溫起到了比較關鍵的作用。但真的是地價飆升導致的房價狂漲么?“可以是地價影響房價,也可以是房價影響地價。兩者其實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系。”一位房地產專家這樣說。而長三角目前的情況是,地價、房價輪著上漲,兩者結成了互利互惠的“戰略聯盟”。
“分析這種‘聯盟’背后獲益集團,斬斷其間的聯通紐帶,可能會對抑制房價上漲產生有益的作用。”呂磊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房價并不僅僅是市場的事情。它關系到社會財富分配,也關系到社會公平的實現。”社會學研究者這樣說。在中國經濟新一輪的發展中,長三角各地紛紛提出了各自的社會和諧發展目標。其中,社會群體之間的和諧是重要一環。作為最有希望率先實現和諧發展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地方政府必須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作出恰如其分的選擇,而由于這輪房價上漲與市場供需矛盾有著直接的聯系。長三角地方政府必須在加大中低價位住房供給和住房保障上付出更大的努力。(徐壽松 蔡國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