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沖
“到2020年,工資總額有3~4倍的提高空間,人均工資約有2.4~3.2倍的增長空間。”中國人民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系系主任文躍然,近日在“中國人力資源管理新年報告會”上幾句簡單的發言,引來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議論。有人質疑工資增長速度趕不上物價增長速度,還有人認為收入增長會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富者的財富幾何式增長,窮人的收入可能原地踏步。
中國青年報:這幾天,網絡上對你提出的“漲工資”觀點反應很強烈,你當時有沒有預見到這個結果?
文躍然:沒有。當時開完會,我就出差了,沒看網上那些評論。但我估計,罵我的也好,贊成的也好,大家關心的都是差不多的問題,那就是工資漲了,物價漲得更快怎么辦?確實,沒有誰可以預測清楚工資和物價上漲的速度哪個會更快。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地說,從歷史經驗上看,高工資、高物價所形成的均衡,帶來的高生活質量是必然存在的。
我當時的初衷有兩個:一是低工資不好,國家也提出要讓居民收入多一些,我覺得應該把大概的數給估計出來。還有一個初衷就是討論一下,假定工資能提高到那個程度,對國家到底有沒有好處。
中國青年報:那你提出這個數字的依據是什么,具體是怎么算出來的?
文躍然:兩個依據。一個是GDP每年會增長,工資也會差不多比例地增長。第二,以正常的標準看,工資占GDP的比重一般在55%左右,而中國目前只有40%多一點。
現在我國的GDP是20萬億元左右。有人計算,假定以每年8%~10%的增長速度,再考慮到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的因素,到2020年GDP能達到24萬億美元。按照50%多的正常標準,工資總額就能達到12萬億元,比現在的工資總額要高3~4倍。
這個標準是高標準,主要是發達國家的。但是按道理來說,中國應該更加偏向勞動者。中國的老百姓比較窮,賺的錢應該更多地分給老百姓。這個比例跟發達不發達沒什么關系,中國的工資占GDP的比重應該可以達到55%。
中國青年報:有不少人認為2020年太遙遠了,有點“畫餅充饑”的感覺。這個觀點的提出,對普通人來說有何意義呢?
文躍然:現在的觀念就是低工資是好的。如果這個思維不轉變的話,工資到2020年也漲不起來。但是這個轉變不是自然發生的,因為中國目前的勞動力供給總體來說是過剩的,單純靠市場力量,靠企業主導,工資是漲不上去的。
中國青年報:那要靠什么來轉變?
文躍然:工資增長必須要用非常規的方式,直接說吧,就是政府干預,要由國家來主導工資增長。政府干預主要是通過立法的方式,第一是工資不要隨便變動,第二是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方式。還有一點就是國家的稅收政策一定要調整,不要收那么高的所得稅,起征點也應該更合理。
現在的《勞動合同法》就是一個好的開端,簽合同時要把工資標準寫清楚,最低限度是不能隨便變動我的工資。還應該具體規定每年工資必須增長的比例。
中國青年報:公眾擔心的是,居民工資就算漲起來了,可如果物價漲得更多,這樣漲工資對于老百姓來說有什么用?
文躍然:物價的漲幅到底會怎么樣,現在誰都說不清楚。從理論上講,工資上漲不會帶來物價的全面上漲。而且由于教育投資更多,生產能力會提高,物價也不會上漲太多。這是兩個樂觀的估計。只要這兩個因素存在,物價增長就不會超過工資增長太多。短期物價增長是可能出現的,但不會形成巨大的通貨膨脹。
這里實際上是兩個選擇的問題:是低工資低價格,還是高工資高價格?核心問題是一個生活質量的問題。你用那些錢到底能享受什么樣的生活?在美國能形成高工資高價格基礎上的高水平均衡。中國的消費能力雖然到不了美國的水平,但在現有基礎上提高3~4倍的空間是有的。就算到2020年物價同樣上漲3~4倍,這種均衡的程度和水平也是在提高的。所以老百姓不要只關心數字的對比,應該更關心高生活質量的均衡。
工資增長導致通貨膨脹歷史上出現過。如在尼克松總統時期,當時美國的情況就是物價上漲基于工資增長,當時國家還出臺規定限制工資增長。但以美國和歐洲的經驗來看,高工資水平下的高物價,帶來的高生活質量,這種均衡是可以達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