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馬鈴薯。馬鈴薯是我國第五大糧食作物,糧菜飼兼用,加工用途多,產業鏈條長,增產增收潛力大,因其營養豐富,被譽為“地下蘋果”和“第二面包”。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穩步提高,在增加食品營養源、豐富市場食品種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戰略地位日益突出,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但是,我國馬鈴薯生產也面臨著優質高產品種缺乏、脫毒種薯供應不足、耕作方式粗放、機械化水平低、貯藏技術和加工增值程度低等因素的制約,亟需提升生產、加工、貯藏、流通水平,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區域布局:著力建設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南方5個優勢區。其中,東北馬鈴薯優勢區包括東北地區的黑龍江和吉林2省、遼寧北部和西部、內蒙古東部地區,主要包括34個重點縣,著力發展種用、加工用和鮮食用馬鈴薯;華北馬鈴薯優勢區包括內蒙古中西部、河北北部、山西中北部和山東西南部地區,主要包括44個重點縣,著力發展種用、加工用和鮮食用馬鈴薯;西北馬鈴薯優勢區包括甘肅、寧夏、陜西西北部和青海東部地區,主要包括51個重點縣,著力發展鮮食用、加工用和種用馬鈴薯;西南馬鈴薯優勢區包括云南、貴州、四川、重慶4省(市)和湖北、湖南2省的西部山區、陜西的安康地區,主要包括182個重點縣,著力發展鮮食用、加工用和種用馬鈴薯;南方馬鈴薯優勢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3省,江西南部、湖北和湖南中東部地區,主要包括82個重點縣,著力發展鮮食用薯和出口鮮薯品種。
主攻方向:圍繞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推進脫毒種薯、加工專用薯和鮮食用商品薯協調發展,堅持種薯先行、科技興薯和產業帶動的戰略方向,主攻單產,提高品質,提升生產、加工、儲藏、流通水平。一是積極開發和選育優質專用高產品種。建立新型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和推廣體系,引進、選育和推廣馬鈴薯高產優質多抗專用新品種,擴大脫毒種薯供種能力。二是加快節本高效栽培技術的集成推廣。組裝集成推廣脫毒專用品種、少(免)耕栽培、覆膜栽培、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機械化生產等關鍵技術,強化科技支撐。三是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和貯藏能力建設。改善市場流通條件,促進產銷銜接;研究開發、示范推廣適合不同生態區設施和農戶的貯藏保鮮與管理技術,增強貯藏能力,減少貯藏損失,提高商品質量。四是積極扶持馬鈴薯加工業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實施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培育名牌產品。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馬鈴薯播種面積達到1.1億畝,占全國總面積的91.7%;產量達到1.39億噸,占全國的比重達到92.7%。建成高產高效的良種繁育體系和完善的種薯質量控制體系,脫毒種薯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50%以上,專用薯面積和訂單面積分別占20%和30%以上,加工比例達到25%。貯藏損失率控制在10%以下。
6.棉花。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紡織品出口快速增長,帶動紡織工業迅速發展和紡織用棉需求大幅增加,棉花供求關系已由基本平衡進入到產不足需階段,未來依靠大量進口滿足國內紡織工業需求的市場風險進一步增大。我國棉花生產長期面臨著價格大起大落、面積大增大減的突出問題。同時,品種“多亂雜”、基礎設施條件差、病蟲危害嚴重、機械化水平低等因素也制約著棉花生產的穩定發展,需要采取綜合措施加以解決。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西北內陸3個優勢區。其中,黃河流域棉花優勢區包括天津、冀東、冀中、冀南、魯西南、魯西北、魯北、蘇北、豫東、豫北、皖北、晉南、陜西關中東部地區,主要包括146個重點縣;長江流域棉花優勢區包括江漢平原、洞庭湖、鄱陽湖、南襄盆地、安徽沿江棉區、蘇北灌溉總渠以南地區,主要包括60個重點縣。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優勢區著力提高棉花品質一致性,有效控制異性纖維混入。西北內陸棉花優勢區包括南疆、東疆、北疆和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主要包括98個重點縣,穩定發展海島棉,著重提高纖維強力和原棉一致性,擴大異性纖維治理成效。
主攻方向:立足提高國內自給率,穩定面積、優化布局、主攻單產、改善品質、創新機制、提高效益。一是加強棉田水利設施和基礎地力建設,提高抗災保豐收能力;二是加快品種創新和良種推廣,提高品種的抗病蟲、耐鹽堿、耐干旱和高產穩產等能力,突出抓好節水、節肥、節藥等省工節本技術研發應用;三是加快推廣采棉機具,減輕勞動強度,緩解用工緊張矛盾,降低生產成本,穩定植棉收益;四是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生產組織化、規?;?、專業化和標準化水平。
發展目標:到2015年,3大優勢區棉花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植棉面積穩定在8500萬畝左右,單產水平提高到95公斤/畝左右,皮棉總產達到810萬噸左右,力爭滿足國內需求量的50%以上。品種品質結構明顯改善,陸地長絨棉、中長絨棉、中短絨棉之比由2∶93∶5調整為5∶85∶10。
7.油菜。油菜是我國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菜籽油占國產植物油總量的40%以上。2004年以來,我國油菜生產持續下滑,到2007年油菜總產比歷史最好年份減少19.8%。隨著植物油需求的增長,未來油菜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亟需突破勞動力成本高、機械化程度低、良種良法不配套、生產效益差等制約瓶頸,恢復和擴大綜合生產能力,增加油菜籽市場供給。
區域布局:著力建設長江上游、中游、下游和北方4個優勢區。其中,長江上游油菜優勢區包括四川、貴州、云南、重慶和陜西5?。ㄊ校?,主要包括101個重點縣,著力發展高產、高含油量、耐濕、抗病“雙低”油菜;長江中游油菜優勢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4省及河南信陽地區,主要包括166個重點縣,著力發展早熟、多抗、高含油量的“雙低”優質油菜;長江下游油菜優勢區包括江蘇、浙江兩省,主要包括24個重點縣,著力發展高含油量、抗病、中早熟、耐裂角和耐漬優質油菜;北方油菜優勢區包括青海、內蒙、甘肅3省(區),主要包括27個重點縣,著力發展抗旱、抗凍的優質甘藍型特早熟春油菜。
主攻方向:增加油菜籽供給、減少國內食用油進口。一是積極開發冬閑耕地,擴大種植面積;二是依靠科技創新,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研究力度,努力提升油菜生產技術水平,加快油菜機械化生產進程,著力提高單產、改善品質;三是加強標準化、良種化、產業化、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四是鼓勵、扶持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國內龍頭企業,培育相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完善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提高生產組織化、產業化水平。
發展目標:到2015年,優勢區油菜播種面積達到1.39億畝,約占全國油菜總面積的95%;平均單產138公斤,產量達到1912萬噸;優勢區適合直播和機械化收獲新品種得到廣泛應用,“雙低”油菜普及率達到90%以上;商品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達到農業部部頒標準,含油量達到43%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