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各省區市宏觀經濟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產業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企業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金融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科教與創新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環境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資源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政府作用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經濟發展綜合競爭力十年發展總報告》
西部經濟十年發展報告及2009年經濟形勢預測(上)
西部經濟十年發展報告及2009年經濟形勢預測(下)
執筆人:李凱 萬波琴
一、研究思路與指標體系構建
一個經濟區域的開放程度是該經濟區域市場化以及與其他經濟體相互聯系程度的重要指標。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日益加快,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高。西部各省區市經過近十年的大開發進程,對外開放水平在整體上雖然與沿海地區還存在著差距,但仍然保持了穩步上升的勢頭。對于如何衡量一個經濟區域的開放程度,國內外學術界尚未得出一致的結論。從目前所選用的衡量指標看,主要有總量指標和價格指標。
在總量指標方面,常用的有對外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占產出的比例),或將對外貿易依存度與國際投資依存度之和作為對外開放度來衡量;在價格指標方面,主要考察一國與國際貿易產品價格的趨同程度。在本課題組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延續2006年以來的研究方法,我們從4個方面,優選了12個指標來對西部各省區市的對外開放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并且,除對西部各省區市的對外開放競爭力進行靜態評價之外,也進行了動態的評價,以揭示西部各省區市在對外開放方面的發展潛力。在評價與分析中,課題組采用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該方法是把反映樣本某項特征的多個指標變量轉化成為少數幾個綜合變量的多元統計方法。
本文利用1999~2007年每一年的相關數據進行了靜態分析,同時用該方法對1999~2007年這段時間,各省區市在所選指標上的增速,進行了動態分析,并分別得出了各省區市的靜態和動態得分與排名。利用該方法,在靜態評價中,對外開放競爭力之下設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二級指標包括四個,分別是:外貿開放水平、對外經濟合作水平、外資開放水平和旅游開放水平。鑒于數據的可取得性和解釋力度強弱,在二級指標之下,選取了12個三級指標來進行分析和評價,具體如表1所示。
在動態指標選取上各二級和三級指標與靜態評價基本一致,在靜態指標體系構建的基礎上,我們以各省區市在這些指標上的增速作為動態評價的指標,具體如表2所示。
各項指標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各省區市的統計年鑒。在對得分和排序進行解釋和分析的過程中,還參考了大量已有的文獻與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