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各省區市產業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企業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金融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科教與創新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環境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資源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對外開放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政府作用競爭力十年發展報告》
——《西部各省區市經濟發展綜合競爭力十年發展總報告》
西部經濟十年發展報告及2009年經濟形勢預測(上)
西部經濟十年發展報告及2009年經濟形勢預測(下)
執筆人:郭梅亮姚慧琴
自1999年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各省區市經濟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宏觀經濟綜合實力在整體上得到快速提升。區域宏觀經濟競爭力是評價一個地區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潛力的重要依據,因而我們把西部地區宏觀經濟競爭力的評價放在首要位置,通過對西部地區宏觀經濟層面的運行狀況進行考察,深入了解西部地區內部宏觀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并把握西部各省區市經濟發展綜合競爭力的基本走向。
一、西部各省區市宏觀經濟競爭力評價的思路及指標體系構建
1.宏觀經濟競爭力評價的思路
2009年恰好是實施西部大開發十周年。十年來,西部各省區市宏觀經濟發生了顯著變化。
對此,我們采用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方式,對過去十年期間西部地區宏觀經濟競爭力狀況進行了測評。通過對這十年期間西部各省區市宏觀經濟競爭力排名情況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分析,并對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這樣可以了解自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基本特點,更加明確西部各省區市在西部所處的位置,并充分意識到自身在宏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這對于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提升西部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以及我國整體經濟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指標體系的構建
為了保證可比性、一致性與統一性,根據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有關原則,我們依然從經濟總量水平、收入與消費水平、工業化與城市化水平、市場化水平等四個方面來考察西部地區的宏觀經濟競爭力狀況。但考慮到從1999年到2007年數據的可獲得性,我們對一些指標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剔除了反映工業化與城市化水平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這一初級指標。 特別感謝曹雪丹同學在本文數據收集與整理中所提供的大力幫助。本文指標數值來自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西部各省區市統計年鑒以及《新中國五十五年統計資料匯編》。其中恩格爾系數越低則說明該地區的消費水平越高、單位GDP所需公務員人數值越小則說明在當地經濟發展中該地區政府規模越小,市場化水平越高,所以在分析中采用的是反向指標。我們在分析中將采用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作出評價,具體的指標選取如表1、表2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