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王振紅) 以“農業與現代化”為主題的第十期中國現代化研究論壇2012年8月3日至5日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研究員在談到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政策重點時指出,中國農業現代化是一種后發追趕型農業現代化。
他向記者介紹說,2008年在131個國家中,中國農業效率指標的世界排名是:水稻單產排第15位,谷物單產排第18,小麥單產排第22位,農業勞動生產率排第91位。中國谷物單產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但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僅為發達國家(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2%。他認為,中國農業發展,一條腿長(谷物單產高),一條腿短(勞動生產率低),農業勞動生產率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最短木板,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應該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何傳啟認為,大致有五條基本路徑。
(1)深化農業科技改革,建設農業創新體系。基本思路是:在國家農業部和科技部等的指導和協調下,在繼續發揮國家農業科研機構作用的同時,以省市農業為基本單位(區域子系統),組建中國農業創新體系。以省市為單位,以高校為樞紐,以農企為骨干,以網絡為平臺,以技術為支撐,以信息為紐帶,以服務為抓手,以市場為導向,促進合作創新,促進技術轉移,提高創新能力,提高農業效率。
(2)深化農業金融改革,建設現代農業金融體系;鼓勵多種形式的、靈活有效的、低息的農業金融服務,堅決杜絕“高利貸”。
(3)深化農業水利改革,建設現代水利體系,形成投資多元、管理科學和經營“非贏利”的水利服務體系。
(4)根據科學規律,推進農村土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實現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學性。
(5)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根據糧食需求預測,制定優質糧食生產指南,確保優質糧食的種植面積和土地。建議明確劃分出5億畝左右的優良農田,作為國家優質食品糧的“永久生產基地”,簡稱“國家食品糧生產基地”;掛牌生產,責任到人,定期檢測,大力扶持。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