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節 重點任務
1、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貫徹落實國家、省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求,推動各地參照省級保障標準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實施標準,全面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文化設施建設,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東部地區標準。全省縣(市、區)以上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全部達到國家東部地區等級標準。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并重,健全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體系。深化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加大文化惠民工程實施力度,完善以城帶鄉聯動機制,積極扶持薄弱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全省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蘇南地區不少于2000平方米,蘇中蘇北地區不少于1500平方米。
加大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力度。統籌城市街道、社區和鄉鎮、村基層文化設施資源配置,加大跨部門、跨領域、跨系統的資源整合力度,實現共建共享。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圖書閱讀、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群眾文體活動場地。推進公共文化巡展巡講巡演、送書下基層等流動服務,實現區域文化共建共享。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加強省級圖書館的引領輻射功能,充分發揮市、縣級圖書館龍頭作用,以省轄市圖書館為龍頭,基本實現城市主城區圖書館“一卡通”服務;將鄉鎮(街道)、村(社區)圖書閱讀納入縣(市、區)圖書館統一管理。積極探索文化館總分館制模式。
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聚焦“互聯網+”,推動智慧文化建設,運用互聯網和現代科技提升、擴大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公共文化資源數字化,在源頭上建設好公共文化服務的起始一公里,在終端上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自上而下無障礙暢通。建設省級全域性“文化數字化服務管理平臺”,將文化數字化服務管理從“局部”拓展到“全域”,建設覆蓋城鄉、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數字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大數據采集、存儲和分析處理,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靈活運用寬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網、衛星網絡、移動網絡等手段,拓展公共文化資源傳輸渠道,讓公眾足不出戶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高公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獲得感。
創新公共文化運行機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探索管辦分離的有效形式,推進人事、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經費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探索開展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試點。鼓勵群眾自辦文化,支持成立各類群眾文化團隊。培育和扶持文化類行業協會、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規范有序發展。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冊招募、服務記錄、管理評價、激勵保障機制和志愿服務下基層制度。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國家和省級示范區、示范項目創建及后續建設,努力打造國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省份。
2、促進藝術創作繁榮
打造精品力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繼續貫徹落實繁榮舞臺藝術、繁榮美術創作的意見,深入實施省重點投入劇目和省美術創作重點作品工程、省藝術創作源頭工程,生產創作一批優秀劇目和優秀美術作品。充分發揮江蘇藝術基金等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推動江蘇藝術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
舉辦重點活動。發揮重大藝術活動的引領作用,努力提高活動影響力和知名度,打造地方藝術活動品牌。重點舉辦江蘇藝術展演月、省青年美術作品展覽、傅抱石?江蘇中國畫展、林散之?江蘇書法展等藝術活動。承辦中國昆劇節、中國京劇節、中國歌劇節。舉辦梅蘭芳藝術節、省淮劇展演月、周信芳戲劇節、鎮江三山文化藝術展演月等藝術活動。
提升創作水平。推進全省文藝院團改革,扶持民營院團發展,激發文藝院團、藝術院校等創作單位的活力和潛力。提升藝術產品創作水平,加強藝術人才隊伍建設。改革藝術評獎評價機制,建立更加公開公平公正的藝術評價體系,開展省文華獎評選,激勵和引導全省藝術創作。
挖掘地方傳統。傳承發展江蘇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江蘇戲曲傳承發展,制定《關于支持江蘇戲曲傳承發展的意見》和《江蘇戲曲傳承發展規劃》,加大對江蘇地方戲曲院團和地方戲曲創作的扶持力度,挖掘地方戲曲、傳統書法美術的資源潛力,推進江蘇藝術創作古今融合、交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