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一些幼兒園,不僅學期末要考試,平常的教學也成了小學翻版。
以前小學課堂上才有的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現在進入了一些幼兒園課堂;以前只有小學才組織的學期末考試,現在被一些幼兒園用來檢查孩子的學習成效。
幼兒園生活應該是最快樂的一段人生時光,可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愿,卻讓在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們失去了不少燦爛的笑容。
幼兒園也要“期末考”
放寒假前,濟南一所幼兒園對全園孩子進行了測評,測評結果要納入教師考核。所謂測評,就是考察孩子們一學期學到的識字、算術、兒歌等知識。雖然不是成年人熟知的筆試,但有成套考題,每個孩子都要參加。
臨考前,五歲男孩聰聰每天得學習,“一點也不好玩。”他說。
以前只有在中小學才有的期末考試,現在前移到了幼兒園,這樣的幼兒園已不是少數。山東一家縣級實驗幼兒園園長對記者說,幼兒園對大、中、小班的孩子進行考試,由業務園長、各年級組長出綜合測試題,園長把關,各班老師交叉測評,最后老師要對班級情況進行總結。
不僅學期末要考試,平常的幼兒園教學也成了小學翻版。記者在多家幼兒園看到了小學化教育現象,有的幼兒園開設了識字、英語、數學、珠心算、三字經等課程。步入幼兒園,教室里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老師手執教桿在黑板上指指點點,孩子們端坐在小板凳上讀讀寫寫。
在山東一家民辦幼兒園,有孩子對記者說,他們到院子里玩的時間少了,每天都要上課。
“孩子上幼兒園大班后,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寫作業,有時作業題目連大人都要想一想才做得出。”聰聰媽媽向記者展示了兒子的周末作業:數字1至9各寫一行,數學作業四頁,五篇課文各讀兩遍,口述日記一篇。
“從周五放學,我們兩口子就陪在兒子身邊寫作業,周末哪也沒去可還沒寫完,這么小的孩子,作業量也太大了。”聰聰媽媽說。
誰讓“起跑線”不堪重負
幼兒園應開展哪些教學活動?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表述: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發展。
按此開展教學活動,幼兒園的孩子應該是輕松快樂的,但記者調查了解到,山東一些幼兒園在“超綱”教學。
幾位幼兒園園長向記者抱怨,很多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第一句話就問:“你這里教什么?”識字、算術、外語等尤其被家長們看重。
濟南市七里山小學一位一年級老師告訴記者,這幾年新入學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知識明顯多了,有的孩子入學時已經能認1000多個漢字,有的孩子能把課本從頭念到尾,有的外語已經有了一定基礎,很少有孩子在知識學習方面是一張“白紙”。
在濟南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孔琳一直認為對孩子不宜“拔苗助長”,兒子因此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學前時光,可兒子上小學后,孔琳發現,同齡小學生能認會讀,能加會減,英語說得朗朗上口,而自己的兒子在班上成了“丑小鴨”,孔琳直后悔。
部分幼兒園園長認為,現在中小學教育以知識學習為主,在幼兒園學習知識較多的孩子顯示出了明顯優勢。在家長和幼教機構的相互追捧下,幼兒園教學內容一路“加碼”。
給學前兒童“減負”
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青島市教育局日前發文,要求規范幼教機構辦學行為,禁止進行珠腦心算、早期識字及雙語等違背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活動。
青島市教育局基教處有關人員表示,在幼兒園階段,情感興趣、能力培養比知識技能掌握更有利于幼兒成長。幼兒園更應注意對孩子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而不是以知識學習為主。
幼教專家指出,“超前教育”往往以犧牲孩子情感、社會性的正常發展為代價。接受過“超前教育”的幼兒,在入小學前就掌握了小學知識,到了小學課堂成了重復學習,孩子不感興趣,就會開小差,做小動作。這些不良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對以后學習和將來發展會帶來不利影響。
山東省幼教專家董旭花認為,以孩子認多少字、算多少加減法、會多少英語單詞為榮耀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學前教育應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其適應力。
最近,山東省教育廳發布了《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明確提出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中小學日常考試實行無分數評價等減負內容。
聰聰媽媽對記者說:“現在,中小學教學‘超標’有人管,幼兒園卻成了監管空檔。希望教育部門規范一下學前教育內容,把學齡前孩子的負擔減下來。”(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張曉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