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新疆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010年09月26日11:42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教師隊伍建設

  (四十八)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建設立場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數量足夠、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到2020年,中小學教師學歷層次進一步提升,雙語教師比例基本滿足普及雙語教育的需要,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0%左右,高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達到50%左右,本科院校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達到7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比例力爭達到30%

  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規劃。建立師德教育評估的長效機制,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綜合施措,形成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克服學術浮躁,查處學術不端行為。

  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大學及其他高校參與、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加強師范類院校和各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教師培養、培訓網絡,不斷提升教師教育的層次和水平。

  以農牧區教師和雙語教師為重點,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深化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繼續實施農牧區學校雙語教師特培計劃,加大農牧區學前和中小學教師培養力度。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對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加強校長培訓,重視輔導員和班主任培訓。用好國家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向新疆傾斜的政策,通過中央財政專項支持、對口支援省市幫助和自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大雙語教師培訓力度。實施國家、自治區級雙語教師培訓工程,扶持地區級培訓,鼓勵縣級和校本培訓,確保35歲以下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全員參訓。擴大內地對口支援省市選派教師援疆支教規模,擴大大學生實習支教和志愿者支教規模,按需補充各學段、各學科短缺的雙語師資。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職業學校持有專業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師比例。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同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實施教學名師、優秀教學團隊建設工程和特聘兼職教師資助計劃。完善相關人事聘(任)用制度,打通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到職業學校從教的渠道,鼓勵職業學校聘請生產一線專家、技術人員、社會上的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建立職業學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

  以提高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為目標,以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優化高校教師隊伍結構,提升學歷層次。實施“天山學者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建設項目,以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隊伍建設為重點,老中青結合,穩定、集聚和造就一批學科領軍人才。促進跨學科、跨單位合作,形成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創新團隊。鼓勵高校面向社會招聘優秀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加快少數民族骨干教師培養。

  (四十九)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嚴格教師準入制度,按照國家教師資格標準,堅持教師任職學歷條件、品行要求和專業素質,實行自治區統一的中小學及學前教師資格考試和資格認定,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定期登記制度。建立和完善自治區統籌中小學及學前教師招聘管理機制,實施農牧區雙語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制定幼兒園編制標準,完善農牧區雙語幼兒園教師編制管理。制定職業學校和普通高校教師編制標準,形成動態管理機制。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法履行中小學教師流動調配、繼續教育、職務(職稱)評聘、績效考核等管理職能。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和職務(職稱)結構比例,并適當向農牧區學校、雙語學校傾斜。

  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在普通中小學設立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建立統一的職業學校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在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全面推行崗位管理和聘用制,實行因事設崗、按崗聘用、以崗定薪、崗變薪變制度。創新聘用方式,規范用人行為,完善激勵機制,激發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城鎮中小學教師評聘高級職務(職稱),原則上要有在農牧區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一年以上工作經歷。建立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的新機制,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制定校長任職資格標準,推行校長職級制。

  (五十)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認真貫徹《教師法》,提高教師待遇,依法保證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對農牧區教師實行適當傾斜政策,完善津貼補貼標準。對到縣以下學校履行服務期的高校畢業生,享受政府代償學費和助學貸款政策。適當提高農牧區教師及農牧區雙語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比例。落實教師醫療、養老、住房等保障政策,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將教師住房納入政府保障性住房體系,在城區為農牧區教師修建保障性住房,為在鄉村學校工作的教師建設周轉房,保障食宿基本需求。完善教師表彰制度,提高特級教師的待遇,對教學能手、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在農牧區長期從教,貢獻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

 第十八章 經費保障

    (五十一)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教育投入是基礎性、戰略性投資,是公共財政的重要職能。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不斷增加教育投入。

  各級政府要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優先保障。嚴格按照《教育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要求,保證教育財政撥款增長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并使按在校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專項用于教育事業。繼續落實好農牧區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于教育的政策。教育專項安排要向農牧區、邊遠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確保自治區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4%以上,并隨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進一步提高。

  完善投入機制。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完善各級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級各類學校人均經費基本標準和人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

  進一步完善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體制,拓寬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形成義務教育由政府負全責,非義務教育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促進教育資金來源多樣化。完善捐贈教育的激勵機制,落實個人教育公益性捐贈支出在所得稅稅前扣除規定,并對捐贈者予以宣傳、表彰。鼓勵學校開展社會服務,學校開展社會服務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調整學費標準。

  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完善中央和自治區、地、縣各級財政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牧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和免費教科書補助標準。完善農牧區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城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健全中小學校舍安全監控體系,確保中小學校舍安全。統籌各項校舍建設資金,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

  非義務教育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為主的學前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逐步將學前教育經費納入公共財政支出范疇。普通高中實行以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渠道籌措經費為輔的機制。中等職業教育實行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機制,統籌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經費,發揮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的引導示范作用。高等教育實行以舉辦者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籌措經費的機制,逐步提高高校預算內人均經費,到2012年,使自治區高校人均撥款標準超過西部省區平均水平,力爭到2020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五十二)進一步完善助學體系。建立健全政府資助政策體系,采取“獎、貸、助、免、補”的資助措施,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逐步建立農牧區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的資助體系。逐步提高農牧區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標準,重視改善中小學學生營養狀況。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制度。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完善助學貸款體制機制,推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擴大高校助學金資助范圍;高校要按規定比例從事業收入中提取經費用于學生資助,并設立公益性勤工助學崗位。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完善資助政策,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完善學生醫療保障資金籌集機制和費用分擔機制,將農牧區中小學生納入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保障范圍,將城鎮中小學、中等職業學校和高校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范圍,保障學生基本醫療需求。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校方投保責任。

  (五十三)加強教育經費管理。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財政資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財經紀律。建立科學化、精細化預算管理機制,科學編制預算,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建立由教育、財政、統計、審計部門共同向社會發布教育投入、教育經費使用情況的年度公告制度,教育經費投入達不到法定要求的要限期補足。構建促進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經費分配機制。建立標準撥款與績效獎勵相結合的非義務教育經費分配制度。設立高等教育經費撥款咨詢委員會,增強經費分配的科學性。完善教育經費監管機構職能,在高校試行設立總會計師職務,提升經費使用和資產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公辦高校總會計師由政府委派。

  加強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建設,完善經費使用內部稽核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經費使用監督,強化重大項目建設和經費使用全過程的審計監督,確保經費使用規范、安全、有效。建立并不斷完善教育經費基礎信息庫,提升經費管理信息化水平。防范學校財務風險。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加強重大項目經費使用考評。加強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完善基礎教育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健全學校國有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管理制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規范學校收費行為,加強收費資金使用管理。堅持勤儉辦學,嚴禁鋪張浪費。

 第十九章 教育信息化

  (五十四)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根據國家教育信息化網絡建設的總體部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教育資源開發力度,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按照“統籌規劃、普及提高、融合集成、支撐創新”的原則,優先建設教育信息網絡,拓展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為載體的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促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施農牧區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為每一所中小學校配備現代遠程教育設施,開展遠程教學。加快基礎教育資源庫建設,引進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開發,建設雙語教育電視頻道和教育資源庫,使雙語教育電視課程進課堂,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實現雙語教育網絡設施和資源 “班班通”。加強高中階段學校和高校校園網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高校與“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的高速連通,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健全資源共享的高校校園網。

    (五十五)提高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加強中小學信息技術普及教育,加強培訓,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為農牧區學校配備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利用“數字校園”,構建網上教學和科研協作平臺,推進教學、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增強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能力,探索網絡時代對青少年開展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按照國家學校基礎信息管理要求,建立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及教師和學生信息數據庫,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范化,提高電子校務的應用水平。搭建政府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公眾提供公共教育信息,提高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

第二十章 依法治教

  (五十六)加強地方性教育法規建設,推進依法治教。加快教育法制建設,提請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自治區地方性教育法律法規,出臺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實施辦法,形成較為完善的地方教育法律法規體系。

  強化各級政府依法管理教育事業、保障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規范教育行政審批行為。落實教育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對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規范和完善監督機制,加強監察、審計等部門對教育行政行為的監督,及時查處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行為完善教育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依法維護學校和師生的合法權益。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大力推進依法治校。各級各類學校要依法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學校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法律法規、體現自身特色的章程和制度,依法辦學,從嚴治校。尊重和保障師生的合法權益,對學生實施的獎勵與處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則。健全符合法治原則的教育救濟制度。大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法律素質和公民意識。廣大師生要自覺知法守法,遵守公共生活秩序。

  (五十七)加強教育督導。進一步完善教育督導制度,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督導職能。堅持督政與督學并重、監督與指導并重,綜合性督導與專項督導相結合、經常性督導與隨訪督導相結合,促進督導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健全督學制度,建設專職督導隊伍。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層級教育監督機制,主動接受和積極配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教育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強化社會監督、司法監督、監察和審計等專門監督。各級督導機構堅持對下級人民政府(行署)、教育行政部門、教育機構進行督導評估。建立對地(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行署)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的長效機制。以推進創建教育強縣(市、區)、地(州、市)活動為抓手,建立督學責任區,實行督導檢查結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和監督問責制度。

  (五十八)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完善體現教育系統特點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嚴格執行黨風廉政責任制,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堅決懲治腐敗。堅持從嚴治教、規范管理,積極推行政務公開、校務公開。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各種不正之風。

第二十一章 組織領導

  (五十九)加強對教育工作的領導。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各級黨委、人民政府要把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科學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健全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推動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要把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考核機制和問責機制。各級政府要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教育工作情況。建立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學校制度,支持教育改革和發展。

  (六十)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辦教育的要求,實行黨委(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黨管干部和黨管人才的原則,健全各級各類學校黨的組織。加強學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著力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加強在優秀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重視學校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強化學校黨建工作的督導檢查,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高校黨組織在學校工作中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中等職業學校、中小學黨組織要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加強民辦學校黨的建設。完善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健全黨組織學習制度和黨員教育體系,把教育系統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

  (六十一)共同推進教育發展。各級黨委、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要加強協作、形成合力。組織部門要重視教育系統干部隊伍建設,選拔政治可靠、業務精良的干部充實學校的領導班子。宣傳部門要大力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工作成就,為教育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發改、財政、人社等部門要對學校的基本建設、經費投入、師資隊伍建設等加大傾斜和扶持力度,促進教育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六十二)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解決好學校師生員工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教育信訪工作,維護師生的合法權益。各級各類學校要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原則,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妥善處置各種事端;建立健全安全保衛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強學校安全、衛生、食品及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嚴防各類事故發生,切實提高預防災害、應急避險和防范違法犯罪活動的能力。

第二十二章 實 施

  本《規劃綱要》是自治區今后十年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涉及面廣、任務重、要求高,必須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精心組織實施,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貫徹實施《規劃綱要》是各級黨委、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級黨委、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是實施《規劃綱要》的第一責任人。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要按照《規劃綱要》的部署和要求,對目標任務進行分解,分工明確,落實責任,共同推進《規劃綱要》的貫徹實施。

  自治區和各地、州、市要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和配套的政策措施,按照《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分階段分步驟地組織實施。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各級人大、政協要關心和監督《規劃綱要》的實施工作。媒體要加強輿論宣傳。

  附件一:

  組織實施重點工程項目

  20102020年,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維護社會長治久安為目標,以加強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為重點,圍繞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目標,著眼于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組織實施一批教育工程。

  一、雙語教育普及工程。實施雙語幼兒園、農牧區雙語寄宿制學校、民漢合校普通高中、各學段雙語教育銜接體系等建設項目。建設優質雙語教育資源庫

  二、基礎教育標準化建設工程。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項目。實施農牧區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建設、民漢合校普通高中建設、城市薄弱學校建設、超大班額學校改擴建項目,改善“國門學校”辦學條件,加強青少年活動場所建設。建設好一批特殊教育學校。實施農牧區教師住房和周轉房建設項目。改善農牧區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寄宿條件。

  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項目,重點實施南疆四地州中等職業學校和薄弱中職學校建設項目,加強職教園區建設項目,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建設一批示范性中、高等職業學校和優勢、特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升、“雙師型”、“教學名師”教學團隊建設計劃。實施免費中等職業教育項目。

  四、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工程。落實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對口支援學科建設計劃,實施“211工程”,實施特色學科、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緊缺人才專業建設項目。實施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計劃、科技創新及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創新計劃。實施高校基礎能力建設、研究生基地建設及辦學空間拓展計劃。

  五、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工程。開展義務教育教師的全員培訓、雙語骨干教師培訓、校本培訓、信息技術培訓和校長研修培訓等項目。實施農牧區雙語特崗教師招聘計劃,免費師范生教育計劃。實施國家對口支援新疆雙語教師工作方案,選派新疆教師赴內地相關省市接受培養、培訓,對口支援省市選派教師赴疆任教。實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工程。完善中小學雙語教師培訓基地建設。

  六、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實施中小學計算機普及工程,建成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和遍及城鄉的遠程教育網絡,建設有效共享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大中專院校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實現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全覆蓋。

  七、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工程。建設漢語國際推廣中亞基地,支持在周邊國家開設和辦好孔子學院、中學孔子課堂。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外國專家計劃。實施骨干教師海外研修計劃,擴大公派出國留學規模。實施留學新疆計劃,增加留學生政府獎學金等資助力度,擴大在疆留學生規模。

  八、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程。實施雙語幼兒園幼兒伙食補助、中小學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及助學金項目,實施大中專困難學生、涉農專業學生、師范生和南疆四地州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免除學費計劃,將普通高中和研究生納入助學體系。實施中小學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九、教育對口支援工程。實施內地高校、國有大型企業對口支援新疆高校項目。擴大內地高校支援新疆協作計劃內地新疆高中班辦學計劃。實施內地新疆中職班計劃、區內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收南疆四地州學生計劃。實施東部地區對口支援貧困地區學校、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區內城市對口支援農牧區學校、自治區城鎮教師、大學生實習和志愿者支教計劃。

  十、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實施黨政主管教育領導,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學校書記、校長、教學管理人員、班主任、幼兒園園長培訓計劃。

  附件二:

  名詞釋義

  1、十五年教育:指學前三年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三年教育。

  2、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3、南疆四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

  4、七地州及九縣市: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塔城地區、和靜縣、尉犁縣、若羌縣、伊吾縣、巴里坤縣、吐魯番市、托克遜縣、木壘縣、溫泉縣。

  5、毛入學率:標志教育相對規模和教育機會,是衡量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指學年度某級教育在校生數占相應學齡人口總數比例。在校生中該學齡人數與相應學齡人口總數的比例為凈入學率。

  6、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年齡人口指能夠從事一定強度要求工作的成年人口,成人人口總數減去法定退休年齡人口數量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按照發達國家的教育普及水平和退休制度安排,國際組織將25歲至64歲人口統計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我國通常將20歲至59歲人口作為相應的比較指標。

  7、“雙證書制度”:指職業學校畢業生同時獲得畢業證書和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制度。實施“雙證書”制度對于提高勞動者素質,切實加強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的聯系,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增強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8、“雙師型”教師:指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教師。“雙師型”教師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9、注冊入學制度:指在特定的教育領域或學校,具備一定資格的學生,在申請入學時面試直接注冊學習的制度。我國一些成人院校和職業學校已經開始實行這一招生制度。

  10、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指國家對教師實行的特定職業許可制度,是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人員職業準入的基本要求,是公民獲得教師工作崗位的法定前提條件。教師資格證書包括教師資格基本條件、教師資格認定程序等內容。

  11、雙語教師:指既能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又能使用少數民族語言進行交流的各族教師。

  12雙語教育:指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和國家通用語言組織教學的教學模式。

  13、四個職業教育園區:第一是農業、第二是工業、第三是現代服務業、第四是石油化工業,四個職業教育園區。

  14、農牧區學校雙語教師特培計劃:為解決南疆四地州農牧區中小學雙語師資短缺問題,自治區于2007年啟動了每年500名專科層次招生規模的“南疆四地州農牧區中小學‘雙語’教師特培計劃”,采取“特招”、“特培”和“定向就業”相結合的方式,為南疆四地州農牧區中小學培養高素質雙語師資。2009年拓展實施了“自治區農牧區‘雙語’教師特培計劃”,將招生規模擴大到1100人,定向地州擴大到南北疆七地州和其他地區一些貧困縣、市,招生層次擴大到本科、專科、中師三個層次。2010年將每年1100人的“特培計劃”招生計劃納入到自治區免費師范生計劃。

   上一頁   1   2   3   4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百度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