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的資源價值、范圍面積均排入世界之最行列,保護與管理工作因而備受國內外關注。云南省委、省政府堅持依法治省和認真履行國際公約,堅定不移地將“遺產地”保護和管理工作推向法制化軌道,強化監管,充分顯示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大局的決心和魄力。
在制定和完善“遺產地”保護管理法律體系過程中,云南省遵循“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處理好保護與發展關系,堅持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原則。2005年7月1日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了《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保護條例》。此外,國務院新發布的《風景名勝區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使“遺產地”保護管理的各項工作納入法制管理軌道。
針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資源價值高、保護范圍跨三個州市的特性,云南省確立分級負責制,強調“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在省政府領導下,由省級、有關州市縣級政府分級負責,分別設立三級三江并流管理機構,負責“遺產地”的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的宣傳、組織、協調和監督;組織編制和實施規劃;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等。云南省“三江并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管理局是省政府設立的專門管理機構,對“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實行統一管理。從法規上、機構設置上明確省級政府直接參與“遺產地”資源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我省開展保護管理“遺產地”工作的一個重要創新。
同時,4年來,管轄“遺產地”區域的黨委、政府積極開展監管工作。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積極實施怒江、瀾滄江流域“天然林保護工程”,將80萬公頃天然林納入生態保護規劃,占全州國土面積的58.3%;建立了怒江生態保護立體建設模式,即“山頂封和禁、半山移和退、河谷建和育”三大區建設。在“遺產地”內禁止項目建設,于2003年關停了貢山保護區內“羊脂玉”礦場。迪慶藏族自治州在“遺產地”保護、建立健全機構、景區規劃編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年來沒有批準過一份名勝區準營證,并積極穩妥地處理好“遺產地”內歷史遺留礦產開發清理和關停工作。麗江老君山保護管理委員會加大景區環境整治力度,對違章建筑、街容街貌進行專項治理,搬遷了千龜山棧道入口處墳墓群,對景區采石活動進行定點開采規范管理。(雍明虹 肖志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