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章二
治理·反哺
命運仿佛跟唐希明開了個玩笑。
鉚勁考上大學,“是心里藏個念想,逃出老家這窮地方”。
臨到畢業分配,結果是:唐希明,回寧夏中衛,治沙去。
打開衛星地圖,黃河“幾”字形的西北角,觸目驚心的黃——那是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
“風沙最烈時,距離中衛城區不足4公里?!鄙撑R城下,在黃河北岸,沙暴襲來時甚至有人丟了命。
騰格里、毛烏素、庫布其……世上沒有哪條大河,如此迫近荒漠化威脅。
唐希明拎起“干”字杵,一板一眼演示他發明的“造林神器”。“用底端卡槽卡住檸條根,手壓上橫桿,腳踩下橫桿,往沙里頭一杵,一棵樹就種成了。”他咧著嘴笑。
上手一試,記者秒變種樹高手。這玩意兒比用鏟子在沙里挖坑容易,好栽;下橫桿可作標尺,確保樹苗扎進濕沙深處,好活;省勁易學,好用。
“三好神器”拿了專利,正廣泛推廣,唐希明可沒要一分錢,“既然‘打回原籍’,那就跟沙干到底了!”
腳踏“干”字杵,沙丘上的唐希明就像一根折不斷、埋不住、旱不死的檸條。如今,他已是中衛市治沙林場副場長,大小是個官,可黑瘦黑瘦的模樣,咋看咋像農家漢。
萬千檸條,讓塞上江南的綠洲在中衛甩出了長尾巴,硬是讓騰格里沙漠在黃河面前后退20公里。
你種檸條,我栽紅柳。在水肥草豐的九曲黃河第一彎——四川若爾蓋濕地,人與沙如今已進入“拉鋸戰”。而在5年前,當地人還曾驚呼:“再不治流沙,將來只能放駱駝了!”
若爾蓋縣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劉海金,自信滿滿地向記者展示“生態戰術”:打下柳樁,用柳條編成方格護欄,阻止沙丘流動,再施有機肥,撒入草種,植入紅柳樹苗……
過去兩年,紅柳存活率超過85%,這些“地球修理匠”將沙丘穩穩裝進“包圍圈”。
有人堅守,也有人把生態環境治理做成了產業。
幾年前,丁茂把北京的寫字樓賣了。
老同學替他不值:“30多年,從一介書生到打拼出一棟大廈,為修復老家的礦山,扔了?”就連留學海外的一雙兒女,也被丁茂叫回內蒙古包頭,舉家跟大青山較勁。
走進笸籮鋪治理區,目力所及是單薄的危巖山體、密布的大小礦坑?!吧鲜兰o50年代起,大青山就成為城建取石基地,村民以采石、碎石為生?!卑^市青山區副區長徐茂華指向一處被炸得“瘦骨嶙峋”的“五指山”。
治理區內,數十臺大型機械轟鳴。礦山生態修復,是個燒錢的“無底洞”。堅定企業投資信心的,是政府的治理決心和大力引導。黨的十九大以來,青山區全面啟動大青山南坡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程,清理非法工礦企業100家?!皟H笸籮鋪治理區,就對17家采石碎石企業清零?!毙烀A語氣堅定。
治山水為本,水從哪里來?
“從沿黃小白河濕地,遠程調水到山腳舊礦坑改造的水庫,再用泵提到山頂13座水塔,將廢棄礦坑改建為30個蓄水池,解決供水問題兼做景觀。”徐茂華扳起三根手指,“用好黃河水,存續天上水,留住地表水。”
禁采斷生計,人往哪里去?
修復工程用工上萬人次,幫助沿山村民增收3170萬元,“挖山人”變身“修山人”。大青山南坡修復工程已完成礦坑危巖體治理6平方公里、人工造林6.76萬畝、栽植苗木665萬株。最新氣象監測顯示:局部年降水量增加30至40毫米。
山河治理,遠非朝夕之功。一邊砸錢修山,一邊融資養魚,丁茂心有期望,“我就當好‘修山工’,營收且看下一代。”
說這話時,夕陽灑在這位一米八的西北漢子肩頭,整個人看上去像青山一樣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