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認為,成本增加、生產周期性、國際市場推動和農副產品調控偏弱是主要原因
“我昨天買的雞蛋三塊八一斤,而就在前兩天才三塊六!”面對不斷上漲的農副產品價格,家在北京的張先生有些不知所措。
在農副產品中,豬肉的上漲幅度之大,可謂驚人。長春、南京等地的豬肉價格已達歷史最高點。南京方面,近期豬肉價格每斤上漲2元,達到9.5元,預計本周將超過10元。吉林省經濟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豬肉零售價格從每公斤20元上漲到21元,部分超市達到21.6元。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5月份豬肉價格竟然密集出現了14次上漲,同時帶動了肉制品和其他肉類(牛、羊肉)的上漲,近日羊肉價格每公斤上漲了0.8元到1.2元。同時,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也在高位盤整,處于近年來市場的新高。成本推動
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漲,是目前我國農副產品價格一路走高的重要推動力,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厲為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
玉米和魚粉是養殖業主要飼料原料。從2006年以來,玉米和進口魚粉價格總體上保持了持續上升的態勢,只在個別月份略有回調。今年1-4月份玉米價格連續4個月保持在1.5元以上,平均價格為1.52元,同比上漲19.7%,為近10年來的歷史高位。豆粕和育肥豬、肉雞、蛋雞配合飼料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漲幅分別為3.1%和10.4%、7.3%、8.1%。
飼料原料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養殖成本和主要畜產品價格的上升。今年1-4月份仔豬、活豬和豬肉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2.2%、33.9%和23.9%,雞蛋、活雞和西裝雞平均價格同比上漲26.02%、27.1%和22.6%,牛、羊肉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漲8.5%和14.3%。
在食用油方面,據商務部分析,原料價格大幅上漲,油脂加工企業生產成本提高,是此次花生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商務部監測顯示,3月下旬國內花生主產區花生仁平均批發價格為7600元/噸,較春節前上漲12%,當前國內油用花生仁到廠價基本在6800-7000元/噸,油廠維持花生油價格高位意愿較強。生產周期性影響
另外,農副產品生產的周期性特點不容忽視。去年夏季我國肉禽價格處在低迷狀態,這導致許多生產廠家和農戶退出這一領域。“一只雞出欄至少要三個月,而生豬至少要半年。”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對本報記者說,“這種生產的周期性正好導致現在的肉禽生產能力有所削弱,供求由此產生較大的缺口。”
李國祥認為,國際市場原料價格的攀升以及農產品市場調控力度不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食用油為例,近期外盤大豆合約不斷創下歷史新高,按目前外盤期約價格折算,今年6月裝船的進口南美毛豆油,到國內港口的預期成本超過7500-7550元/噸。另外,受國際海運費上漲的直接影響,我國進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仍在不斷攀升。
“現在大城市都實現了定點屠宰,真正銷售的企業也就幾家。在農副產品銷售的終端領域,還存在一定的壟斷現象,不排除人為操縱提價的可能。”李國祥說。是否對農民利好應分開看
“如果流通環節出現問題,比如由于過橋費的征收,綠色通道不通暢等原因導致流通成本增加,進而推動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的話,這樣農民真正能得到的好處肯定要大打折扣。”厲為民說。
李國祥也持有類似的看法。他向記者指出,此次農副產品上漲有一個特點,就是輪番上漲。農民由此得到的好處名義上很多,但實際上不一定有多少。“糧食剛漲一毛,豬肉就漲了三毛。上世紀80年代末糧食、豬肉也輪番上漲過,但最后受害的還是廣大中低收入者,這其中也包括農民。”
厲為民指出,政府應當在流通環節加強監管,讓“綠色通道”真正“綠”起來。(鐘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