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信貸數據顯示,今年1-11月累計凈投放現金1915億元,同比多投放420億元。1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39.9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5%。盡管較上月末低0.02個百分點,但連續5個月超過18%的高位運行顯示,目前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業內人士指出,導致貸款反彈的根本誘因仍未消除,明年央行治理流動性的任務依然艱巨。
業內人士表示,流動性過剩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月8日央行大幅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重要原因。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稱,今年貨幣增速較快的重要原因在于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帶來大量外匯涌入,而央行的對沖力度相對不足。在緊縮貨幣的目標下,明年央行將加大通過數量型工具的對沖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4季度以來,央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力度在加大,并且反映在控制信貸增速上的作用明顯,但這些政策對于收縮流動性似乎并未發生太明顯的作用。
一位證券公司的分析人士在接受采訪時稱,央行調控信貸投放采取了行政命令加市場化手段兩步走,從市場化手段對收縮流動性影響不顯著的結果看,導致信貸增速得以控制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政命令在發揮作用。數據顯示,11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12萬億元,同比增長17.03%,比上月下降0.63個百分點。今年11月份,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874億元,同比少增1062億元。
“貸款投放過快的原因是銀行‘錢多’從而導致的放貸沖動。如果只把貸款壓下來,而不能控制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貸款增速反彈只是時間問題。”上述人士稱。
哈繼銘指出,中國政策層面的緊縮勢在必行,但一些宏觀政策因帶有強烈行政色彩而難以把握力度,結構性政策更是難以立竿見影。一旦外部環境“溫度”低于預期,調控可能先抑后揚,經濟增速則先降后升。他認為政府的調控政策應更多的運用市場手段執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以降低經濟和市場波動。
高盛在報告中預測稱,在未來緊縮貨幣的政策背景下,相信央行將使用一系列工具來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包括采取更多回收流動性的政策,包括可能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在2007年年底前采取一次多于27個基點的加息,并同時在2008年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記者 苗燕 袁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