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零收益”、“QDII巨虧清盤”而引發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質疑聲,正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記者昨天證實,中國銀監會本周已下發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近期開展個人理財業務自查,部分被重點“關照”的銀行已經暫停對外銷售新的理財產品。
個別銀行:理財柜臺不再售新品
昨天,記者走訪滬上銀行發現,有的銀行已經將理財產品銷售端口關閉,理財柜臺處于“斷貨”狀態。在位于江西中路上的民生銀行,理財經理針對相關詢問表示,昨天起,所有的理財產品都已經暫停銷售,何時恢復發售需等上面(總行)通知。據民生銀行上海分行營業部的理財經理嚴先生反映,目前該行暫時沒有任何理財產品銷售,原因可能是老的產品已經售罄,而新的產品還沒有開發完成。他表示,目前還不清楚何時會有新的理財產品上柜。
記者調查發現,滬上多數銀行的理財產品都在正常發售,據工行、建行等銀行反映,近期一些期限短、收益穩健的理財產品非常好賣。往往新產品一上柜,當天就能銷售一空。這與近期A股市場大跌,部分資金暫時撤離有關。
據知情人士透露,民生銀行之所以暫停個人理財產品銷售,與近日銀監會計劃整頓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有關。據稱,包括民生銀行在內的部分股份制銀行成為此次銀監會的抽查重點,被要求自查理財業務,暫停推出新的理財產品。
多家銀行:理財產品有多處漏洞
理財業務已成為各銀行新的業績增長點。近年來,各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鋪天蓋地,理財市場發展速度驚人。但今年以來,幾家銀行理財產品在到期后相繼出現了“零”收益的現象,民生銀行一款QDII產品因虧損過半而被迫清盤,這讓不少投資者蒙受損失。銀監會對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部分銀行存在產品宣傳中風險揭示不足,過分強調預期收益;缺乏完整信息披露機制;銷售人員管理存在漏洞;投訴處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此次,銀監會對銀行理財市場下“重拳”整肅可謂決心已定。本月初,民生銀行一款號稱國內首款網銀專屬理財產品———“保得新干線1號”推出不久即被叫停,銀監會認為銀行應完善對理財客戶適合度評估。
銀監局:自查為保投資者權益
日前,中國銀監會發出《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通知,從細化政策和部署檢查兩方面進一步加強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監管。通知要求各銀行于近期開展個人理財業務自查,部署各銀監會派出機構對轄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進行調查。對于商業銀行自查中未發現或者自查后未改正的問題,銀監會將根據相關法規作出處理。
來自監管部門的知情人士介紹,此次,銀監會發起對理財業務的整頓行動并非針對個別銀行,而是對整個銀行業的理財產品設計銷售環節,作出進一步的規范和細化。部分銀行已經啟動了自查工作,逐一對照規范要求,制訂對應的行內標準,組織全行理財經理對通知新要求的學習和培訓。據相關銀行介紹,目前,他們正在對本行的理財產品進行梳理,對理財產品的銷售、包括風險提示、信息披露在內的客戶服務水平進行升級,核心目的是加強對投資者利益的保障。
此前,銀監會通知對“充分履行銀行責任,切實做好信息披露”作了重點強調和要求。據監管部門負責人透露,近期上海接到不少關于理財產品的投訴,多數的起因正是銀行未對理財產品進行充分的風險揭示,尤其老年市民對此意見頗大。
□晨報記者李強 實習生禹網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