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2009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8359元,比2008年末貶值13個基點,貶值幅度為0.02%;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為1歐元兌9.0323元人民幣、100日元兌6.9630元人民幣,分別比2008年末升值6.94%和8.65%。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09年3月末,人民幣對美元、歐元和日元匯率分別累計升值21.07%、10.87%和4.92%。
人民幣匯率有貶有升,雙向浮動。第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最高為6.8293元,最低為6.8399元,最大單日升值幅度為0.07%(50個基點),最大單日貶值幅度為0.04%(27個基點),57個交易日中24個交易日升值、33個交易日貶值。
第二部分貨幣政策操作
2009年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大局,認真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優化信貸結構,進一步發揮金融在促進經濟增長中的積極作用。
一、適時適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第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認真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穩定市場預期。一是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節奏,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在密切監測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動態變化的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保持公開市場操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短期化操作策略,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節奏。第一季度累計開展正回購操作1.1萬億元,發行央行票據 4 800億元。3月末,央行票據余額為4.2萬億元,比2008年末減少0.5萬億元。二是進一步優化公開市場操作工具,有效熨平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波動。針對春節前后現金大量投放回籠的季節性特征及第一季度公開市場到期量大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操作工具,在保持短期正回購操作力度的同時,春節后及時恢復3個月期央行票據按周發行,不僅有效熨平了季節性因素引發的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波動,
而且對于引導商業銀行合理安排資金運用節奏,促進貨幣信貸平穩增長也具有積極意義。三是保持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基本平穩,穩定市場預期。3月末,3個月期央行票據發行利率為0.965%,28天和91天期正回購的利率分別為0.90%和0.96%,與年初同期限品種的操作利率大體持平。四是加強與積極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及時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先后于2009年1月21日和3月25日開展了兩期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業務,操作頻率較往年有所提高,期限品種也進一步豐富。
二、加強信貸政策引導
2009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和三十條意見,加強信貸政策引導。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在保持信貸總量合理均衡增長的基礎上,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進一步優化信貸資金結構,統籌配置信貸資源,保證符合條件的中央投資項目所需配套貸款及時落實到位;認真做好“三農”、中小企業、就業、助學、災后重建、擴大消費、自主創新等領域信貸支持工作;落實好房地產信貸政策,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全面加強信貸結構監測分析和評估,及時把握信貸資金投放的結構、節奏和進度,在加強信貸結構調整的同時,特別注意防止金融機構貸長、貸大、貸集中和嚴重存貸期限錯配,引導金融機構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貸風險。
三、穩步推進金融企業改革
大型國有銀行改革不斷深化。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四家已改制上市銀行不斷推進內部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風險控制,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率,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益。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1%、12.3%、12.4%和12.8%,不良貸款率分別為2.0%、2.2%、1.9%和1.6%,稅前利潤分別為456.2億元、252.9億元、339.8億元和101.3億元。
中國農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2009年1月16日,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目前,中國農業銀行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圍繞“面向三農、商業運作、整體改制、擇機上市”的總體目標,建立了“三農”金融事業部,并不斷擴大縣域事業部制改革試點,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支持。國家開發銀行正穩步推進風險和內控等內部制度建設,穩健拓展業務領域,完善運作機制。
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全面推進。2009年2月,國務院明確要求加快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中國人民銀行正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改革問題。同時,三家政策性金融機構繼續推進內部改革,加強風險管理和內控機制建設,為全面改革創造條件。
農村信用社改革穩步推進,資金支持基本落實到位。截至3月末,已累計向2 259個縣(市)農村信用社兌付專項票據1 569億元,兌付進度達到93%以上;發放專項借款15億元。資金支持政策的順利實施,對支持和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發揮了重要的正向激勵作用。農村信用社資產質量明顯改善。3月末,按貸款四級分類口徑統計,全國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分別為3 134億元和7.6%,比2002年末分別下降2 014億元和29.3個百分點。資金實力顯著增強,信貸投放明顯增加。3月末,全國農村信用社的各項存款、貸款余額分別為6.3萬億元、4.1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占全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為11.9%,比2002年末提高了1.3個百分點。最近五年,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年均增長20.1%,各項貸款年均增長19.1%,均高于同期全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貸款增速。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截至3月末,全國共組建農村商業銀行25家,農村合作銀行172家,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機構2 001家。
專欄 2 完善支農再貸款業務管理 支持擴大“三農”信貸投放
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于1999年開辦支農再貸款業務。截至2008年末,中國人民銀行累計發放支農再貸款1.2萬億元,用于支持農村信用社發放農戶貸款。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發揮支農再貸款政策的引導作用,中國人民銀行于2009年初進一步完善了支農再貸款政策。一是安排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在今年春耕旺季,對西部地區和糧食主產區安排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100億元,使全國支農再貸款額度達到1492億元,西部和糧食主產區支農再貸款額度占全國的比例升至93%,支農再貸款地區分布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適當調整支農再貸款對象和用途。支農再貸款對象由農村信用社擴大到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村鎮銀行等設立在縣域和村鎮的存款類金融機構法人。支農再貸款用途由發放農戶貸款擴大到涉農貸款。三是完善支農再貸款期限和臺賬管理。支農再貸款借用期限最長可達三年,基本能夠適應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實際生產周期需要。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行根據當地農業生產周期和金融機構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合理確定支農再貸款發放的時機、額度和借用期限。改進支農再貸款臺賬管理,簡化辦理支農再貸款的手續,不再要求金融機構單獨設立以支農再貸款為資金來源所發放貸款的明細臺賬。四是明確申請支農再貸款的條件,確保支農再貸款用于支持“三農”。申請支農再貸款的金融機構涉農貸款比例不低于70%,內部管理健全,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和經營財務狀況良好或趨于改善。
支農再貸款政策的調整,有利于提高支農再貸款的使用效率,發揮支農再貸款政策的引導作用,防范支農再貸款風險,將對引導擴大“三農”信貸投放、促進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發揮有效的正向激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