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要求到2050年在約120萬km2的國土面積上產出6億噸糧食。這條保障線是養活未來中國人口達到最高值15億人口的生存安全空間。15億人口需要的糧食供給不可能依靠世界市場,過多依賴國際市場,會受到多方面的擠壓。按照國際標準,一個國家的糧食自給率達到九成以上,生存就能得到基本保證,就獲得了基本的國家生存安全。如果要達到糧食九成以上自給,就需嚴格控制現有18億畝耕地的規模和提升40億畝草地的質量,這必須成為國家的一個剛性指標。按每人每年平均消費400公斤糧食的低限來計算,中國在達到15億人口時,每年需供應的糧食6億噸。目前中國年產糧食約為5億噸,離生存安全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加之每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18億畝耕地每年平均還需扣下約2億畝的損失,這樣就要求剩余的16億畝耕地,每年每畝平均產出380公斤。因此,現有的耕地規模必須嚴格控制和保護下來,不然,中國必將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確保18億畝耕地生存安全保障線,大約相當于又一個120萬km2的國土面積。
耕地是一切生產、生活資料的基本承載體,耕地對于人類不可或缺。隨著國家人口城鎮化、工業化戰略的不斷推進,耕地的流失更是成為不可避免的歷史現象。然而,轟轟烈烈的經濟建設背后,冒進式城鎮化、開發區熱、政績工程等現象俯拾皆是卻又屢禁不止。由此,使得大片優質耕地過快的農轉用,對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再加上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環境污染等,保障人們賴以生存的耕地資源迫在眉睫。“民以食為天”,食物在中國尤其是糧食,是維持生存的最基本保障。我國有數十億人口,養活這么多人的重任須由耕地承擔。然而,我國現有耕地面積約為1.3億公頃,人均近0.1公頃,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2000年,我國耕地約占世界的9.5%左右。如果以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為1個單位,那么,印度是2.3,法國是4.2,美國是9.3,俄羅斯是11.8,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分別是20.4和35.6(杜志雄和厲為民,2007)。本報告從維持全國城鄉人口基本生存需要的糧食出發,計算所需耕地數量。以此,從宏觀上把握綠色發展的根基。
表1-3 2020年我國糧食及耕地需求預測
糧食需求 |
口糧/萬t |
飼料糧 /萬t |
工業用糧 /萬t |
種子用糧 /萬t |
儲運和加工損耗/萬t |
總量/萬t |
24282.66 |
16375.66 |
10826.80 |
1057.32 |
1547.50 |
54089.94 | |
耕地需求 |
糧食自給率 /% |
糧食作物播種比重/% |
糧食單產 /(kg/畝) |
復種指數 |
受災面積 /億畝 |
總量/億畝 |
0.95 |
0.65 |
316.53 |
1.58 |
2.00 |
17.81 | |
0.90 |
0.62 |
316.53 |
1.58 |
2.00 |
17.70 |
從上表可以看出,如果保證95%的自給和65%的播種面積,2020年我國所需要的最小耕地面積為17.8億畝;如果保證90%的自給和62%的播種面積,2020年我國所需要的最小耕地面積為17.7億畝。無論哪種情況,都逼近18億畝(120萬km2)的耕地紅線。
糧食問題關系國家安全,而耕地是保障糧食的根本。依照既有歷史的推測,為保障未來人口的基本生存,18億畝耕地是底線;另外,如果能繼續從耕種方式、細化類別、消費結構等,從人的方面予以調整、完善,將更能體現施政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摘自《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1》,牛文元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