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石巖)為期三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日落幕。在官方媒體播發的逾5千字的新聞通稿中,“民生”二字出現了12次。然而,正是這12處共24個字,才是破解中國發展困局的密鑰,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及立足點。
在會議明確的明年五大主要任務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毫無爭議地位列其間。會議部署了就業、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各項關乎民生的任務,凸顯了決議中明確的“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會議明確,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發展的包容性。
事實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體現了決策層認識的深入。從為發展而發展,到為民生而發展,多年銜枚疾走的中國經濟終于覓到了自己應有的歸宿,以此為基石再次起跳,方有逃出“中等收入陷阱”魔咒,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國際社會的經驗教訓,決定了中國決策層絕不會忽視民生的問題。”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河南省經濟學會副會長、鄭州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杜書云指出。
而在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蔣選看來,如果被裹挾在高速發展洪流中的民眾,連最基本的住房都住不起,那么“這樣的發展有什么意義,政府的職能又體現在何處呢?”
14日發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議,部分回應了蔣選的質疑。會議明確,要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在記者采訪的多位經濟學者看來,選在此時再次強調此語,彰顯了中國決策層保民生的決心與信心。
除了置身輿論聚光燈下的房地產行業,決議中對于其它關乎民生的各項工作均予以定調。12處民生的明線,輔之以縱橫交錯于公報文字間的種種暗線,昭示著來年經濟工作進一步向民生傾斜的大勢。
民生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次“自我救贖”。以外貿為例,面對歐美經濟的不振,風光多年的中國出口增速已呈連續回落之勢,這一現狀對擴大內需形成空前強大的倒逼。14日公布的決議中,強調擴大內需為經濟發展的“戰略基點”,而攻克這一“戰略基點”的首要“秘笈”,無外乎“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
面對風云詭譎的2012年,中國經濟前路之荊棘可以想見。此間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了來年“為民生而發展、以民生促發展”的必然之途。可以預見,“民生”將成為統御來年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更將成為破解中國經濟發展瓶頸的“源代碼”。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