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林亞茗 實習生 呂楠 通訊員 張小穎)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工資性收入是主要經濟來源。而從2007年起,油價漲了,肉價漲了,氣價漲了,服裝漲了……什么都漲,唯獨工資不見漲,居民于是感覺錢袋日益縮水,這成為市民熱切關注的焦點。
廣東省農工黨在今年的省政協提案中提出,2006年廣東職工年平均工資比上年增長速度9.4%,而稅收增幅卻高達34.45%,兩者的增幅極不合理。
9日,筆者從省政協了解到,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在答復有關的委員提案時說,我省從今年起實施“工資倍增計劃”等三大計劃,建立健全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從2008年開始,全省職工工資每年遞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資水平翻兩番,讓職工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提案
工薪階層倍感生活壓力增加
人民幸福感的增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供支配的錢有多少。省農工黨提出,據廣東省統計局統計,2006年廣東職工年平均工資比上年增長速度9.4%,而稅收增幅卻高達34.45%。這與全國12%的工資增幅與31.4%的稅收增長相比,懸殊更大,我省稅收的增幅大大超過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幅。
省政協委員呂平也在相關提案中指出,2000年—2006年各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廣東GDP分別增長明顯高于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比例;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速則更低,分別只增長0.9%—6.4%.
2000年—2006年間,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率從45.4%降到38.7%,6年降低了6.7個百分點。如果與改革開放初1978年的60.6%相比,下降幅度則達21.9個百分點。而且,廣東居民收入增速慢于東部沿海5省份,也慢于泛珠九省。
他提出,我省這種經濟總量長期雄居全國榜首,居民收入增速與經濟發展速度不相稱的現象已經持續多年,應該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經濟增長的最終目的是不斷增進國民福祉,是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目前的工資狀況,嚴重挫傷了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工薪階層倍感生活成本增加壓力。這有可能影響我省實現經濟又好有快發展,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根本轉變以及構建和諧廣東的目標。
因此,呂平建議:我省在“十一五”期間應較大幅度地調高工資水平,加快我省居民收入,特別是最低工資的增長速度,使之與GDP增長速度保持基本同步,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GDP中的比率;并且要在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方面出臺更多一些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給廣東人民帶來真真切切的實惠。
答復
工資低保水平都會提高
9日,筆者從省政協了解到: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對提案做出了如下答復:2007年,全省職工的平均工資29229元,比2003年提高了46%,年均增長10%.最低工資標準,相較于2003年,增長了81.5%,年均增長12.7%,有力地提高了低收入者的工資水平。但與工資水平以及我省經濟發展水平相比,工資水平的確有待提高。
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明確,廣東從今年起實施“工資倍增計劃”等三大計劃,使職工能切實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并通過完善最低工資制度、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工資指導線和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等制度,激勵和推動企業合理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
我省將力爭從2008年開始,全省職工工資每年遞增14%以上,到2012年比2000年工資水平翻兩番,讓職工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我省還將實施企業工資集體協商3年行動計劃。爭取到2010年底,全省職工已組建工會的大中型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比例達到60%,(行業)區域性工資集體協商覆蓋大部分未組建工會的企業,使各類企業基本建立起比較健全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形成以工資集體協商為核心的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另外,從今年開始,建立最低工資標準與社會經濟發展及物價增長聯動機制,爭取連續5年調整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