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11月2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主辦的“走向新常態的新興經濟體——2014’新興經濟體智庫經濟政策論壇”在海口召開,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論壇上分享了關于經濟增長、收入分配與結構調整的觀點。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王虔) 11月1日-11月2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簡稱“中改院”)主辦的“走向新常態的新興經濟體——2014’新興經濟體智庫經濟政策論壇”在海口召開,與會嘉賓深入交流研討與經濟增長新動力相關的重大課題。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論壇上分享了關于經濟增長、收入分配與結構調整的觀點。
王小魯提出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挑戰。他指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經濟增長率在多數時期高于資本存量的增長率,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資本存量的增長率快于經濟增長率,特別從2008年開始,資本存量的增長率急劇上升,經濟的增長率逐漸走低。王小魯認為這說明資本的產出率急劇下降,背后隱含的因素是投資過度帶來的資本效率的下降和增長的放緩。資本投入增加了增長反而放緩,原因是內需不足。王小魯指出,應對內需不足,過去習慣的辦法是政府用刺激投資拉動,用寬松的貨幣政策、用政府直接投資的辦法拉動經濟,但是用刺激投資拉動經濟的效果變得越來越差,原因在于投資不斷擴大生產能力,而產能擴大以后,產品賣不出去,就變成了過剩產能。
王小魯提出,從2000年后的十幾年中,資本的生產率急劇下降。主要原因是投資和消費的結構出現了失衡。7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消費率基本上保持在60%以上,而儲蓄率和資本形成率大致保持在40%以下或者是40%左右,2000年以后,儲蓄率超過了50%,而消費率從60%以上下降到50%以下,其中,居民消費下降到了35%,這是建國以來最低的情況。他同時指出,隨著投資擴張帶來了能源消費的急劇增加,在過去十幾年,中國化石能源消費翻一番還多,現在化石能源消費量是35億噸標準煤,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的化石能源消費。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費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廣大地區的空氣污染主要和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費相關,和工業、燃油的排放相關。
王小魯認為中國在最近十幾年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過度投資。這個現象形成的原因,他認為首先是和政府的行為相關。政府投資和國有企業的投資在總投資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且政府投資常常在投資的擴張中起主導作用。特別是當政府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刺激投資拉動經濟的時候,這一點表現得非常明顯。對各級地方政府來說,至今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把GDP和擴大投資當做他們的首要任務。他指出,政府職能的轉變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落實,各級政府并沒有把公共服務當做自己的第一要務,而是把GDP增長、擴大投資當做自己的首要目標。王小魯認為政府的激勵機制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需要改變,改變政府的激勵機制,改變政府的行為方式,使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中扮演一個更均衡的、更有效的角色。
王小魯提出,結構失衡跟收入分配狀況是直接相關的。消費率在不斷地下降,儲蓄率在不斷提高,這個情況是怎么造成的呢?他認為很大程度上是收入分配出了問題,過去將近20年左右,在GDP中,居民收入占的比重是明顯下降的,政府收入和企業收入的比重明顯上升。另一方面,在居民收入中,收入差距在不斷的擴大,收入差距的擴大會直接影響儲蓄率和消費率。
如果要調整結構,王小魯認為,降低儲蓄率大約10個百分點,從50%降到40%,把消費率提高10個百分點,從現在的50%左右提高到60%左右,不但不會影響經濟增長,反而會使經濟增長更加可持續。但是,這需要一系列的政策調整和體制改革。他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體制改革做了重要的決定,首先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減少政府的不必要干預,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財稅體制的改革,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進行戶籍制度改革。這些改革對于改善收入分配和調整結構都是非常必要的,改革的任務非常重大,改革是關鍵,但是關鍵在于落實,能不能在未來的若干年中落實這些改革的目標,是中國經濟能不能繼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