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種植結構與消費結構不匹配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居民的糧食消費不斷升級,人們不再滿足于“吃得飽”,而是要“吃得好”,由“千人一面”“萬人一米”向個性化需求發展,對安全、綠色、環保、營養的糧食種類需求持續增加,而目前我國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不足。
從供給角度看,我國糧食供給存在總量有余、局部不足的風險。口糧方面,我國當前口糧絕對安全,不“患寡”而“患不優”。2015?年口糧需求量為?2.03?億噸,實際生產量?3.41?億噸,口糧保障程度達到?168%。小麥、稻谷,尤其是玉米等大宗糧食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庫存高企;而高品質小麥(如低筋面粉、高筋面粉等)供給不足,小雜糧供給不足,優質稻米供給不足,需要通過進口調劑品種的短缺情況。飼料糧方面,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發展,國人的消費結構已經從主糧消費轉向肉、蛋、奶等消費,蛋白飼料糧缺口較大。
整體來看,我國各糧食品種自給率差異較大,“多得太多,少得太少”,糧食生產供給與消費需求之間的結構性錯位是未來糧食安全的一大隱患。
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糧食浪費嚴重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外出就餐比例增大,膳食結構發生改變,對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量增多,導致肥胖等慢性病增加。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城鄉居民平均外出就餐率為?8.2%,糖尿病患病率為?2.6%,居民超重率為17.6%,2012?年我國城鄉居民平均外出就餐率提升至9.8%,糖尿病患病率提高到?6.8%,居民超重率提高到30.1%。
糧食浪費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又一大威脅。從糧食加工層面看,糧食加工行業發展粗放,過分追求“精、細、白”,既產生大量的糧食浪費,又使得食物營養在加工環節流失,過度加工導致國民營養安全受到威脅;從糧食消費層面看,2013—2015?年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僅城市餐飲業食物浪費量就達每年1?700萬—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