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在城市化發展階段,如果人口的過度集聚超過了工業化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就會發生某些發展中國家出現的“過度城市化”現象,產生一系列被稱為“城市病”的矛盾和問題。
過度城市化挑戰城管能力
我國流動遷移人口規模龐大。按人口城鎮化水平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測算,今后20年將有3億農村人口陸續轉化為城鎮人口。日益龐大的流入人口對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能力提出挑戰,也增加了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難度。
據悉,目前來滬流動人口總量已超過500萬人,在全國31個省市中居第二位。從1995年至2000年,
長三角地區遷入人口602萬人,其中來滬流動人口176.6萬人,每平方公里增加流動遷移人口達279人,為長三角地區最多。大量的流動人口給城市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帶來了巨大壓力。
外來人口將會長期生活在這個城市,生活在大家周圍。面對這個現實,與外來人口和諧相處,在與外來人口的磨合中,找到自己更好的位置,實現福利的“雙贏”,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政府寬和地對待外來人口,讓外來人口融入城市的主流生活,讓他們對北京產生歸屬感、認同感;市民平和地接納外來人口,把他們看成自己的鄰居。那么,外來人口就會把北京真正當成自己的家,自然地愛這個城市,關心這個城市。在這樣的制度與精神氛圍中,他們也會比較快地實現行為與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北京市副市長張茅在北京市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說,北京正面對嚴峻的人口和環境資源壓力。根據最新統計,北京目前常住人口達到1530萬人,而北京的“
十一五”規劃目標是到2010年人口控制在1600萬人。
人口與生產力需有機結合
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的一份調查顯示,我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人口流動和遷移。有專家認為,要高度關注并深入研究人口流動與遷移問題,把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作為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實現資源在城鄉、區域間的有效配置,把人口分布與生產力布局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人口發展與經濟振興、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
國家計生委副主任趙白鴿表示,中國將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本大國轉變,一方面要繼續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要提高現有人口的素質,包括文化素質、道德素質和健康素質等,想方設法把龐大的人口變成一種財富,這是中國在知識經濟時代保持全球
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她認為,13億中國人的素質提高將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和人力資本,而中國人力資本的充分發展將為世界創造財富,為人類創造財富。(本報記者 楊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