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咨詢組撰寫。文章包括3部分內容:
一、我國遭遇的這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是天地人綜合作用的結果,成災過程呈現明顯的疊加放大和連鎖擴張效應
氣象觀測表明,2008年1月10日到2月2日,我國遭遇的這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是由每次3-5天的4次連續天氣過程造成的,總體上為50年一遇,其中貴州、湖南地區100年一遇,屬歷史罕見。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非常規的、連續性的、復合型特大自然災害(學術界稱之為巨災)。對這次復合型特大自然災害的成因,作者認為:
第一,大氣環流持續異常和強拉尼娜事件是誘發這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天氣原因;第二,江南丘陵山地和云貴高原的地勢地貌則是加劇這場特大自然災害強度的重要地理因素;第三,南方地區人口與產業密集又恰逢臘月春運高峰則是形成這場特大自然災害的重要人文背景。
作者認為這場低溫雨雪冰凍復合型特大自然災害是天(氣)地(理)人(文)綜合作用的結果。這場復合型特大自然災害的成災過程呈現出了明顯的疊加放大和連鎖擴張效應。
二、認真反思災害教訓:我們必須亡羊補牢,優先生命線工程建設;未雨綢繆,妥善應對連鎖反應與衍生問題
這場史無前例的復合型特大自然災害,是對我國政府施政能力和社會運轉能力的一大考驗。作者認為,中國在應對特大自然災害方面,還有相當大的改進余地。我們必須認真總結這場抗擊低溫冰雪冷凍特大自然災害的經驗教訓,亡羊補牢,優先生命線工程建設,科學應對現代設備和基礎設施的脆弱性問題:
(1)生命線工程建設要優先其他基礎設施建設;
(2)必須科學應對現代設備在自然災害中的脆弱性;
(3)必須提高面對復雜危機的多部門協調能力。
我國這場持續3周的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已經結束,但災害所造成的空前破壞和潛在影響還遠未徹底顯現。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審慎思考并妥善因應這場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還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與衍生環境問題。
(1)嚴格預防可能誘發的次生災害;
(2)特別關注可能衍生的環境問題;
(3)確實做好大災之后防大疫的準備;
(4)科學規劃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
三、科學應對自然災害:建立國家應急機制,加強自然災害基礎科學研究,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災害應急能力
作者建議:
第一,建立國家應急事務綜合管理部門,常態應對災害危機處理;
第二,加強自然災害基礎科學研究,提高災害預警防范能力;
第三,建立基礎設施災害風險評估制度,增強防災抗災能力;
第四,各級政府要慎重考慮各種災害的可能性,提高全民防災意識。(摘自中國科學院“科學發展報告”課題組撰寫的《2009科學發展報告》)
|